大型歷史文獻叢書《三晉石刻大全》系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自2009年第一卷面世以來,已經(jīng)陸續(xù)出版了七十余卷,在世界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獲得了諸多獎項,產(chǎn)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部分卷目輸出海外,嘉惠學林。《三晉石刻大全。運城市河津市卷》由張金龍主編,共收河津境內(nèi)古今石刻800余通(方)依照叢書之體例編纂,按照時
本書是《中國地方志薈萃》的華東卷第八輯。書中選收的清代中前期及明代所修的華東地區(qū)方志填補了《中國地方志集成》留下的空白,有效補充了一九四九年之前官修方志影印書的遺缺。本書無論在選題還是編輯團隊均接續(xù)于《中國地方志集成》,在文獻的廣度和完整性上構成對后者的補充和完善!吨袊胤街舅C萃》系列與《中國地方志集成》互為姊妹篇,
《中國歷史長卷:手繪年表》是一本獻給所有歷史愛好者的歷史書,步印歷時3年半傾心原創(chuàng)。它以精準的時間坐標,手繪年表的形式,將歷史的陳代謝直觀呈現(xiàn)出來;又以500多幅原創(chuàng)國畫插圖和10余萬字,來豐滿它的情節(jié)。從神話到考古,從石器時代的滿天星斗到夏商時期的逐鹿中原,從秦漢一統(tǒng)到晚清變局,既有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也有鮮為人
本書為《中國家譜叢編·上海卷》的續(xù)編,共補錄上海地區(qū)家譜79種,4.2萬余面,均為清代、民國時期成書的家譜!吨袊易V叢編》旨在較系統(tǒng)地整理現(xiàn)存1949年之前編纂的中文家譜,所收各卷家譜編排上均以譜主姓氏為序。每卷第一冊設有總目錄,每部家譜前撰有簡明提要,包括譜籍、譜名、卷數(shù)、纂修者、時代、版本形態(tài)、冊數(shù)、始遷祖、名人
本項目為《中國佛教石經(jīng)·四川省·第五卷》,對四川安岳縣臥佛院E和F區(qū)的石刻佛經(jīng)做了全面的調(diào)查、圖片采集、信息整理與學術研究。對71、73、76、81、83、85號窟現(xiàn)存石經(jīng)進行拍攝、對比拓片、錄文、利用大藏經(jīng)等文獻進行校勘,對已佚石經(jīng)利用文獻材料和學術成果進行還原,基本匯總了所有重要的學術觀點與問題。同時針對刻經(jīng)的歷史
《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叢書》是一部整體反映絲綢之路歷史文獻和研究成果全貌的大型資料匯編,以年代為序,匯為一編,根據(jù)古籍底本數(shù)量,分為清前卷、清代卷、民國卷,以期為研究者提供相對完整的文獻全覽圖景,為絲綢之路的研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做出一點基
本套書籍共分十卷,編輯歷時六年之久。全書力爭囊括敦煌的所有藝術門類,包括:敦煌壁畫、敦煌雕塑、敦煌繪畫、敦煌絲綢、敦煌印染織物、俄藏敦煌文獻、敦煌漢文遺書等。目前市面所出版的敦煌類圖書,大致收錄的為壁畫兼顧彩塑,并沒有全面展示敦煌美術之全貌,此書的出版正是填補了敦煌美術出版之空白。本書以藝術的門類體裁分卷,各卷以時間先
《史記會注考證》是日本著名漢學家瀧川資言的史學名作,具有世界性影響,是《史記》乃至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參考書。該書主要有三個特色或成就:(1)在參考中國南宋黃善夫刊三家注本、元彭寅翁刻本、明柯維熊刻本、明秦藩刻本、明南監(jiān)刻本、明凌稚隆《史記評林》本、清代張文虎所校金陵書局本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日本所藏各種寫本和刻本,對《
本套書是一套解讀絲綢之路各區(qū)域各主要民族藝術成就的藝術理論圖書。該套書分為上下卷,以文配圖的形式完整討論了自新石器、青銅時代始,中國北方和西伯利亞主要游牧民族的藝術創(chuàng)造。第一分卷為《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主要討論絲綢之路各區(qū)域或文明(例如古代中國、波斯、希臘、中亞)參與文化交流的主要藝術要素及其相互之間關系;第
該書是中共太原市委黨史研究室(太原市地方志研究室)組織的太原舊志影印出版項目的成果之一。將清乾隆版《太原府志》原樣影印,集中展現(xiàn)了這一珍貴版本的歷史風貌。清乾隆版《太原府志》是現(xiàn)存清代最全的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太原府志書,原書目前僅知幾家重要的圖書館有藏,版本珍貴,是了解清代及清代以前太原府,尤其是山西中部地區(qū)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