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韓南捐贈文學文獻匯刊》收錄韓南捐贈的小說、鼓詞共173種,絕大部分為明清時期作品,其中鼓詞等曲類大概占三分之一!赌酒ど⑷斯脑~》是鼓詞雅化后的佳品,《趙五娘上京尋夫琵琶記》《劉文龍求官升仙傳》《新刻海棠花歌全本》等都是現(xiàn)在極少見的鼓詞彈曲。
本書為徐乃昌從民國九年庚申(1920年)一月至民國二十七年戊寅(1938年)五月間撰寫的日記。內(nèi)容主要有:關于明清刻本、金石文物的收藏,古籍的買賣活動及書籍的刊刻出版等。
本書共收錄著名學者、詩人蘇淵雷先生往來信札六百余通,共涉及親朋好友二百余位,其中不乏施蟄存、錢鐘書等名人大家。信札內(nèi)容信息豐富,談論學術、時事、人情、生活等無所不包,為我們了解蘇淵雷、研究蘇淵雷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史料。
所謂寶卷,是唐、五代、宋變文、講經(jīng)文所演化的一種傳播宗教思想的藝術形式,至少到明代初年,寶卷已經(jīng)開始與民間宗教相結合,成為民間宗教、民間道教、民間佛教傳播宗教思想的一種形式!吨腥A珍本寶卷》是馬西沙先生及其合作者、學生經(jīng)過長達30余年收集、整理的寶卷精品,相當多為孤本、善本,對研究中國的宗教史、民俗史、藝術史等以及底層
《宋文鑒》原名《皇朝文鑒》,南宋呂祖謙奉宋孝宗之命編輯的北宋詩文選集!端挝蔫b》選取的詩文,在當時比較有代表性,有不少是為人傳誦的好作品。其所依據(jù)的文集現(xiàn)多已失傳,賴本書而得以保存一二。此書意在為執(zhí)政者提供借鑒,彌補治道,朱熹晚年曾經(jīng)對學者說:“此書編次,篇篇有意。……其所載奏議,亦系一時政治大節(jié)。”可見其不僅有文學價
《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是元好問詩文集,最初由嚴忠杰在元世祖中統(tǒng)三年(1262)編錄成集,張德輝類次,前有李治、徐世隆二序,后有杜仁杰、王鶚二跋,詩文共四十卷。元刻中統(tǒng)本《遺山先生文集》收詩1280首,編為十四卷,只分體不編年。這是最早的遺山集,也是元好問詩歌在后世得以流傳的第一文本和載體,它確定了遺山全集系
經(jīng)學為我國傳統(tǒng)學術的核心,是專家學者探求的高深學術,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經(jīng)學的基本文本,范圍代有變化,自五經(jīng)、七經(jīng)、九經(jīng)、十二經(jīng),至南宋為十三經(jīng),經(jīng)典范圍由此確定。對十三經(jīng)的解說,以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極為著名,匯集了唐宋官方認可的解經(jīng)版本,是傳統(tǒng)讀書人研治學問的基本的讀本。但《十三經(jīng)注疏》以宋及以前之
本書是馮其庸先生在庚辰本《石頭記》的乾隆抄本影印本上的手批本,批語系作者親自以朱、藍雙色用毛筆行書書寫。批語重點是在揭示此抄本的特色,以利研究者的進一步研究。
如果說英國文學不能沒有莎士比亞,那么我們的民族則不能沒有魯迅——他是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發(fā)軔于“五四”時期的中國新文學,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表現(xiàn)對象,都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巔峰之上的領軍便是魯迅。相對時代和民族,魯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蘊藏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使我們在繼承這筆文化遺產(chǎn)時并不輕松。反復研讀魯迅的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