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藏拓本全集(漢畫像卷共2冊)》為北京魯迅博物館所藏魯迅生前搜購歷史拓本5100余種、6000余張,大略可分為刻石類,包括碑碣、漢畫像、摩崖、造像、墓志、闕、經(jīng)幢、買地卷等;吉金類,包括鐘鼎、銅鏡、古錢等;陶文類,包括古磚、瓦當、硯、印等。除了魯迅生前編訂目錄、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漢畫像選集外,大都沒有公開面世
《“考古學與中原文化”研究叢書之4·登封南洼:2004-2006年田野考古報告(套裝上下冊)》系統(tǒng)地報道了鄭州大學考古學系于2004—2006年在登封南洼遺址進行的考古發(fā)掘所獲資料,包括二里頭文化、殷墟文化、春秋時期、漢代、唐宋及金元諸時期文化遺存,以及各時期的植物和動物等自然遺存。其中,二里頭文化遺存最為豐富,基本涵
《靈石碑刻全集(套裝上下冊)》介紹物華天寶的靈石,是歷代人文薈萃之地,林立的石刻,豐富的內(nèi)涵,為世人所矚目。然年湮代遠,風雨滄桑,歲月的剝蝕及來自各方面的破壞,損失慘重,令人痛心。盡管如此,從北魏至宋元間仍有少量遺存,明清及民國遺物則隨處可見,堪稱一部集石雕與書法藝術為一體的靈石千年“通鑒”,同時也是一部集政治、經(jīng)濟、
《中國定窯》分為上、下兩卷,三十余萬字,近兩千幅圖片,依據(jù)史料全方位闡釋中國定窯崛起的社會背景、文化風貌、藝術借鑒以及古今生產(chǎn)工藝流程等,涉及面廣,是一部大型文獻類圖書。全書以古今兩條線為切入點,其中古代定窯部分以考古為主要依據(jù),結合實物材料及當前研究成果,對古代定瓷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造型裝飾風格、各個角度都有細節(jié)展示
《俄藏黑水城文獻23》是20世紀初俄國科茲洛夫探險隊在中國西夏王朝黑水古城遺址所獲大批宋夏金元時期的珍貴刻本與寫本,現(xiàn)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近90年中,這批文獻的絕大部分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由于中國古代沒有為西夏王朝修史,西夏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外交諸領域內(nèi)存在大量的難解之謎。俄藏黑水城文獻的全
《中國藏地考古(套裝共10冊)》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部全面系統(tǒng)反映藏地考古成就的集大成者,填補了中國學術界與考古界藏地考古研究的空白,是關于中國藏地考古的百科全書。 《中國藏地考古(套裝共10冊)》共計600萬字,分為三編十卷,即:編田野考古、第二編藝術考古、第三編考古研究。彩圖、圖片、線描圖約2000幅。內(nèi)容涵括考古遺址發(fā)
銅鏡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物。在歷代銅鏡中,尤以漢制銅鏡銘文最為豐富,為研究漢代及以前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本課題由清華大學文科處下達,是一個兩岸攜手、中日合作的綜合項目,集中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臺北中研院、臺北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單位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從歷史事
安陽殷墟大司空遺址位于洹河東岸,與小屯宮殿區(qū)隔河相望。2004年配合豫北紗廠舊廠改造進行基建發(fā)掘,揭露面積近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夯土建筑基址、數(shù)百座灰坑、窖穴、水井、墓葬、車馬坑等。其中M303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且出土成組的陶器和數(shù)十件青銅禮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的《安陽大司空--2004年發(fā)掘報告(上
本書將由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出版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圖版。此前已經(jīng)出版四冊。此次出版為英藏藏文文獻之第五冊。包括卷二十四到卷二十八,圖版700余張,包括眾多有價值的藏文文獻在內(nèi)。每張圖版均由西北民族大學海外文獻研究所專家定名,書前加之有中文、藏文對照目錄,能使利用者快速檢索到有用之材
本書以考古類型學方法,從科學發(fā)掘出土的銅器中確定若干標準器,將傳世銅器作分期斷代研究。在此基礎上,選擇部分常見銅器銘文字形,進行字體的分期斷代研究,進而嘗試對部分不見銅器器影的銘文進行斷代,并重新厘定部分商代晚期銘文與西周早期銘文。在分期斷代的基礎上,剔除部分改斷為西周的銅器銘文,編撰商代銅器銘文匯編,以利于對商代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