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戲曲集成》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圖書館、戲曲院團搜集歷代創(chuàng)作的三國戲587種,其中完整劇本471種,殘曲、存目116種,分編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雜劇傳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劇卷》、《現(xiàn)代京劇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戲卷》、《當代卷》(上下),共8卷12
“古吳蓮勺廬抄本”為清末民國蘇州人張玉森(古吳蓮勺廬主人)遍訪大江南北,收藏、抄錄歷代戲曲(傳奇、雜。⿺(shù)百種,上世紀三十年代張氏藏書散出,鄭振鐸聞訊趕赴蘇州,挑選其中百種。古吳蓮勺廬抄本中多有失傳已久的孤本、稀見本,為戲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鄭振鐸藏古吳蓮勺廬抄本已經(jīng)捐給國家圖書館。其余部分目前藏于蘇州博物館。
現(xiàn)代名家散文集。收錄了12篇散文,是沈從文眾多散文作品中的精華。創(chuàng)作于沈從文離開湘西后重回故里之時。書中,作者細織密縫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遠行中船頭水邊的見聞,展現(xiàn)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自發(fā)的抗爭。本書文筆自然淳樸,展現(xiàn)了明朗樸野的湘西風光,同時也充滿了作者對人生的隱憂和對
《馬識途文集》共十八卷,第一卷長篇小說《清江壯歌》;第二卷長篇小說《夜譚十記》;第三卷長篇小說《巴蜀女杰》;第四卷長篇小說《京華夜譚》;第五卷長篇小說《雷神傳奇》;第六卷長篇小說《沒有硝煙的戰(zhàn)線》;第七卷是《中短篇小說》;第八卷《諷刺小說及其他》;第九卷長篇紀實文學《風雨人生》;第十卷《滄桑十年》;第十一卷《百歲拾憶》
本書取自古人為善最樂之語,輯錄古人嘉言懿行,分門別類,以為改過遷善之助。全書共五卷,一卷之中分為數(shù)目,如卷一分克治、言行、廣量、謹慮四目;第二至四卷則為敦親、治家、愛物等;末卷為報應門,寓警勸之義也。
《國家圖書館藏牡丹亭珍本叢刊(套裝共16冊)》選錄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牡丹亭》明清珍貴版本十多種結集出版,明代的《牡丹亭》善本都囊括其中,為戲曲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牡丹亭》版本流傳、演變的珍貴資料。
《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明羅本撰,清毛宗崗評定。全書共六十卷,一百二十回,世稱毛評本《三國志演義》,又稱《四大奇書*種》《*才子書》。該版本是毛宗崗父子在李卓吾評本的基礎上整理回目,修正文辭,削除論贊,改換詩文,增刪或改寫某些情節(jié),加上自己的評點,修改而成。因其故事情節(jié)流暢、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文字精練而更具可讀性,成為
《歐洲現(xiàn)代繪畫》共三冊,主要編選20世紀歐洲具有前衛(wèi)和先鋒特色,與傳統(tǒng)美術分道揚鑣的各種美術思潮和流派的現(xiàn)代派美術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本冊為《歐洲現(xiàn)代繪畫》之二,主要編選了20世紀歐洲的抽象派、野獸派等現(xiàn)代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古籍影印。本書為《江蘇地方文獻叢刊》之一。所收皆為與江蘇常熟有關的地方文獻資料。《虞山叢刻》,為丁祖蔭搜集常熟地區(qū)歷代文人詩文集。內(nèi)收明末毛晉、錢謙益、柳如是、龔立本等名士詩詞、筆記、題識等。多沒有刊本,或與刻本不同的抄本,如有價值,亦收入。有1915至1919年常熟丁氏鉛印本!队蓐栒f苑》,所收皆為明清人所撰有關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