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詩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編成于春秋時期,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創(chuàng)作305首,原稱為《詩》或《詩三百》。首圖所藏為明萬歷天啟間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前四冊正文,有評點,第五冊為托名子夏的《小序》,無評點。卷首有凌濛初《鐘伯敬批點詩經序》、凌杜若題識、詩經大序。大序為全書之序,說明詩的
中華經典承載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上起殷周之際,下迄明清近代,其數(shù)量之浩繁、思想之深邃、內容之廣博,在世界文明的長河中,也堪稱璀璨奪目、無與倫比!吨腥A國學百部經典》精選我國歷代以來,治國、治家、治己的百種傳世經典。本套書收錄《浮生六記》《容齋隨筆》《荀子》《三國志》《爾雅》《孝經》《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國學經典,從
“四部要籍選刊”衍生產品。手工宣紙線裝精印,一函四冊,以國家圖書館藏宋建康郡齋刻本《花間集》為底本進行影印!痘ㄩg集》是中國最早的文人詞總集,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詞風影響很大,被譽為“近世倚聲填詞之祖”。此外,唐末五代詞家之作因此得以流傳后世,對研究詞的產生與發(fā)展演變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花間集》雖有一些影印
《佩文齋詠物詩選》(上中下),(清)汪霦等/編,喬繼堂/整理,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叢書 本書是康熙年間敕編的詠物詩分類選集,故《四庫》本等,書名前綴“御定”二字。全書共486卷,所選詩作,上起兩漢,下迄明代,共約14600首。內容豐富,涉及天象、歲節(jié)、山川、建筑、器用、衣飾、食物、動物、植物等,共約500種物象;體式全面,五七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民讀書,書香社會”號召,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激發(fā)教育青少年熱愛科學和熱愛國學,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本書將《詩經》中涉及的植物、動物加以分析并畫出圖畫,總計有三百多種,圖文并茂,自然而然地加深讀者對《詩經》內容的理解,既普及了知識,又欣賞了藝術作品。
《元曲大觀三十種》是一部雜劇作品選集。1921年,由錦文堂主人編輯,上海錦文書局出版。所采用的技術為石印。收錄雜劇《蝴蝶夢》《秋胡戲妻》《梧桐雨》《漢宮秋》等三十種劇目。本書留存了大量珍稀古代戲曲資料,其所收劇目,有些是非常罕見的,在此本之外難以見到,本書的刊行為它們的流傳提供了便利,擴大了影響,有些劇目雖然常見,但內
上海圖書館藏《文彭詩文稿》為文彭六十以后所書手稿,從中可以看到古人撰寫、整理詩文的過程,尤其是那些篇名未定、內容未盡的詩作,值得研究者予以注意。包含了兩份不同性質的稿本。前面的譽清稿寫得相對工穩(wěn),由于字形小,下筆從容,點畫的起落、使轉都相當精到,無有懈怠之處。后面的草稿部分和前面書寫方式一致,有些地方因為有涂乙、添改,
《南宋六十家小集》,宋陳起輯,明毛晉影抄。詩歌叢書,六十種。藏書家遇到較好的古書,選用優(yōu)質紙張,蒙在所據(jù)底本之上,照其點畫行款,一筆不茍地描寫下來,力求與原書一樣。這樣抄寫下來的本子為影抄本。而毛氏漢古閣影抄本極精,保存并流傳了不少珍貴的宋刻古籍,本書即其中之一。民國十年(1921)上海古書流通處據(jù)明汲古閣影抄宋本影印
本書是中國最早的文人詞總集,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詞風影響很大,被譽為“近世倚聲填詞之祖”。此外,唐末五代詞家之作因此得以流傳后世,對研究詞的產生與發(fā)展演變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痘ㄩg集》雖有一些影印本傳世,但這個現(xiàn)存最早最清晰的宋刻本,除中華再造善本之外,尚無影印本。
《丁卯集》二卷,(唐)許渾撰,宋刻本,框高17.4厘米米,寬13.1厘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此本避諱至“敦”字,當刻於南宋光宗間(1190—1194),其版式行款與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相同。故自清黃丕烈而下,人皆視其為陳氏刻本,即所謂“書棚本”也。然陳氏所刻唐、宋人集每有刊記,此本則無;又陳刻諸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