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云閣曲譜》由清代王錫純輯,蘇州曲師李秀云拍正。共收錄18種傳奇中的87出折子戲(《開場》除外),包括《琵琶記》《長生殿》《繡襦記》《邯鄲夢》《南柯夢》《牡丹亭》《紫釵記》《幽閨記》《水滸記》《西廂記》《孽海記》《西樓記》《玉簪記》《療妒羹》《雙紅記》《慈悲愿》《四聲猿》《精忠記》等。此次整理出版所依據(jù)版本為著易堂仿
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很悠久的撥弦樂器。2003年,隨著古琴藝術(sh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的稱號,古琴藝術(shù)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認可!洞筮閣琴譜》又名《青山琴譜》,明代徐上瀛(青山)輯,經(jīng)弟子夏溥編纂為《大還閣琴譜》,刊行于清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
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很悠久的撥弦樂器!段逯S琴譜》是清代以來流傳很廣的古琴譜。清周魯封根據(jù)徐祺傳譜編印于康熙六十年,雍正二年成書。共八卷。所收三十三曲多注明出處,指法細致詳盡,在旁注中有作者加工之處及評語。后記也較有特點,從中可了解作者對作品的獨到了解。此譜為廣陵派重要琴譜。
《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成書于明嘉靖二十六(一五四七)年。初編者為黃獻,原收四十二首琴曲,十五年后徐門琴人楊嘉森又增為七十一曲,名為《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與《梧岡琴譜》是現(xiàn)存早的徐門琴譜。《琴譜正傳(套裝共6本)》曲目之下多注有出處。如《樵歌》題下注著:“敏仲作,一名《歸樵》。秋山、曉山二十翁屢訂本。”《漁歌》
古琴是中華民族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nèi)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古琴這一古老的樂器與有著三千年悠久歷史的古琴音樂,是中國音樂史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代表。古琴音樂具有深沉蘊藉、瀟灑飄逸的風格特點和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魅力,擅長用“虛”、“遠”來制造一種空靈的美感,
《西麓堂琴統(tǒng)》是中國古代琴譜。全書共25卷,前有嘉靖己酉秋七月序,其一至五卷為論琴文字,主要取自南宋徐理《琴統(tǒng)》與宋以來所傳《太古遺音》兩書,分論聲律、琴制、字譜及雜說等。其中第五卷論字譜指法,已大部分缺失,僅殘存卷首二頁。其六至二十五卷計收琴曲138曲,都有比較可靠的來歷。
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最悠久的撥弦樂器。古琴音樂不僅讀書人自己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道德修養(yǎng)。2003年,隨著古琴藝術(sh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的稱號,古琴藝術(shù)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認。有鑒于此,為了更好推廣古琴藝術(shù),我們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譜集珍》叢書計劃,經(jīng)過
古籍影印。書稿含宮商角徵羽五意兩卷,續(xù)集一卷,共收琴譜約三十八首,包括陽春、梅花引、長清、白雪、短清、歸去來辭、御風行、漁歌、雉朝飛、莊周夢蝶、昭君引、屈原問渡等等。所用底本出自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天壤間孤本,近代琴學名家多未之見,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肚搴僮V》為日本所藏孤本,主要參照《梧岡琴譜》成書于明代十六世紀中期,可
《大還閣琴譜樂詮》是以明末清初虞山派琴宗徐上瀛于公元1673年出版的《大還閣琴譜》為依據(jù),對其所錄全數(shù)三十二首琴曲所進行的音樂詮釋。所謂樂詮,指一種重新解讀、詮釋和記錄古譜并再現(xiàn)其音響的音樂行為。
《琴學入門》,清張鶴撰輯,祝鳳喈校訂。為清代編訂的古琴入門琴譜。張鶴,清后期琴家,字靜薅,上海城隍廟玉清宮道人,能詩詞,主要活動于咸同時期,長期隨著名閩派琴家祝鳳喈學琴!肚賹W入門》分上、下雨卷。上卷為琴論,摘錄祝鳳喈琴論專著《與古齋琴譜》中之基礎(chǔ)內(nèi)容,以適應初學者的需要。下卷為曲譜二集,收琴曲二十首,僅二首有詞。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