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善齋《尚書》三謨章句集解》,是《歸善齋《尚書》章句集解》的第二冊。典、謨,屬于《尚書·虞書》,而《尚書·虞書》惟有典、謨二體,即二典、三謨。 《歸善齋《尚書》章句集解》,意在匯集眾家之解,以供讀者探覓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謨,即《大禹謨》、《皋陶謨》、《益稷》三篇,繼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謨,統(tǒng)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是北京大學于2009年初接受捐贈而從海外搶救回歸的,共有3300多枚竹簡,抄寫年代大約在西漢中期。竹書內容全都屬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種文獻,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略”中的各大門類。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內容則為集部文獻兩種:《妄稽》、《反淫》!锻窞槟壳八娢覈甏^
本書入選檔案材料起于一九三一年,止于一九三四年。以檔案的內容邏輯關系和形成時間的先后為序。匯編的大量原始檔案,客觀反映了東北各地義勇軍分布狀況、組織構成及主要戰(zhàn)役。
本輯為第二輯,上迄南宋下至明清。在這些史料中,有某一民族的形成、發(fā)展史,有各民族交往史。有的史料,是某一人物傳記中的記錄,有南宋與金、元各民族關系的記錄,還有明代與各民族的交往和滿清等民族發(fā)展的歷程,以及滿清統(tǒng)一中國后與各民族關系的史料,內容復雜、豐富。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套裝共36冊)》為“十一五”時期國家古籍重點出版規(guī)劃項目“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之一種,收錄清華圖書館藏稀見方志20種;其中孤本、稿本13種,國內收藏單位在3家以內的地方志7種。
《梅蘭芳珍稀史料匯刊》系梅蘭芳基本文獻史料的整理匯編,為填補空白之力作,是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的出版項目,對于推動學術研究、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京劇學研究中,梅蘭芳研究是重要的分支之一,也是其中的顯學。然而,在近幾十年的梅蘭芳研究中,存在不少問題,諸如材料陳陳相因,觀點低水平重復,先入為主
獲知德國柏林收藏晚清華北的輿圖,還是十多年前的事。周振鶴先生在其《柏林讀書小記》中寫道:“清末山束省西部笱縣的地圖,共有五十四幅。這些地圖都是手繪彩圖或墨圖,反映了該縣的鄉(xiāng)村都昌的分布情況,許多縣還詳細晝出黃河及其分支或運河的走向,有的圖上甚至有拳廠(即義和團組織)的標記。因此這些地圖對於研究山束西部以及黃河下游的歷史
本書是南陽市漢畫館篩選兩千多幅館藏精品圖像配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編纂而成的10卷本大型圖錄。第一至三卷為典型墓葬出土畫像,共收錄22座墓葬的700多幅圖像;第四至十卷共收錄1700多幅民間征集的散存畫像。
《第三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薪傳獎》以獲獎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方面所做的貢獻為核心表現(xiàn)內容,全面介紹60位傳承人的簡歷、傳承實踐和傳承作品。《第三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薪傳獎》的出版對逐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保護的社會激勵機制,探索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自身規(guī)律的保護方式,激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薪火相傳的內在動力具
本書為2015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已入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100種重點圖書。該書以方大曾、沙飛、吳印咸、石少華、蘇靜等抗戰(zhàn)時期的20多位攝影者的一手資料為聚焦,通過600余幅高清圖像,全面展現(xiàn)抗日戰(zhàn)場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面貌和抗戰(zhàn)生活的豐富表情,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不畏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