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邑星期報》自1928年10月17日出版第1期,1930年?,累計出版67期,因時局的動蕩和政權的更迭,很多都已散佚,本書收錄目前所能收集到的28期。該報留下了香港及四邑僑鄉(xiāng)不少歷史狀況的真實記錄與評述,報道四邑(新會、臺山、恩平、開平)和香港以及國內、省內要聞,介紹家庭知識和四邑船期一覽表。對于了解香港及四邑僑鄉(xiāng)
《中國近代圖書館學文獻叢刊》共分四輯,六十冊,收錄了一九二二年至一九四九年的圖書館學資料,內容包括圖書館的概況、報告、一覽表、指南、會議紀要等一手文獻,以及圖書館學、目錄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第一輯和第二輯為歷史資料卷,共十九冊,記錄了當時北京、上海、江蘇、廣州、廣東、河北、浙江、山東、寧夏等多省市的圖書館數(shù)據(jù),為圖書館
20世紀初,出于對華文化滲透、侵略之需要,日本外務省制定了嚴密的調查中國報刊的制度。日本在華使館、領事館從1909年開始每年向外務省報告當?shù)氐膱罂、通訊社狀況,一直持續(xù)到1937年。 本書即根據(jù)1909年至1937年間日本駐華外交機構對駐地等進行的一年一度的調查所撰寫的報告翻譯、?倍伞H珪侄ㄆ谡{查報告、調查雜錄
百年名校粵東中學文化底蘊深厚,自1913年建校以來,即推行“刻苦耐勞,自強不息”的校訓。從粵東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著名音樂家黃立飛、司徒漢,核電專家李維音、麥豪初,建筑工程專家劉家仲、梁少強,攝影家簡慶福,畫家梁明清、杜建國,科技英語專家盧思源,俄語教育專家鄭祿、高維彝,等等。上海市虹口區(qū)檔案局挖掘整理粵東中學的檔
本書是清代目錄學家姚振宗的著作整理本,收錄了《七略別錄》《七略佚文》《漢書藝文志條理》《漢書藝文志拾補》《后漢藝文志》《三國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師石山房書目》《百宋一廛書錄》等著作。
邰爽秋,江蘇東臺人,是我國近現(xiàn)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本書是對邰爽秋生平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統(tǒng)性整理,包括邰爽秋一生所撰寫和編著的各種文稿,包括論文、演講稿、書信、序跋、題詞、實驗計劃、調查報告、建議、總結、詩詞、自傳、譯著等。此次文集整理改善了邰爽秋著作分散、查閱使用困難的局面,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深入發(fā)掘和全面介紹其教育思想及
錢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