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著作分類全編》共十五卷,由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兼研究室主任陳漱渝、上海魯迅紀念館原館長王錫榮、魯博書屋肖振鳴主編。收錄了目前為止全部魯迅小說、散文、詩歌、雜文、書信、日記、古籍序跋、譯文序跋、科學論著、小說史略專著及經(jīng)過論證的魯迅佚文。此次修訂,尊重歷史,對原注中帶有評價說明性的內(nèi)容、帶有政治性和批判色彩的注釋
新中國70年文學叢書·中篇小說卷
本書是一部記錄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重要小說發(fā)展脈絡的大事記,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將各年度發(fā)表的產(chǎn)生一定影響小說的作者、內(nèi)容進行了簡介,對小說的藝術特色、社會影響等進行了簡評,并將70年以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撰寫了概述,梳理了當代重要小說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歷程,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小說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檢閱和展示。全書對當代重要
詩之焰火,照耀新中國70年。本書精選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00多位著名詩人發(fā)表的近500首詩歌作品,這些作品以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jié)奏和豐富的情感,多角度、多方面記錄了新中國70年來的社會生活,展示了時代風貌和人物風采,抒發(fā)了詩人胸臆和情懷,很多詩歌名篇膾炙人口、廣為傳誦。本書是對當代詩歌藝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現(xiàn),是向新中國成
中國近代文學文獻叢刊,收入晚清至20世紀上半葉印行的中文文學書籍,含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理論、外國文學等眾多門類,新文學與通俗文學、傳統(tǒng)文學作品并舉,文學經(jīng)典和一般乃至名不見經(jīng)傳的創(chuàng)作均有。以往坊間也有過類似的舉措,但這一次規(guī)模更大、范圍更廣、搜羅更全,更講究版本的選擇,初版本固然是首選,不容忽視的增補再版、改版、
此集為《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系列之一種。全椒初建于西漢,今屬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歷史,自古文風昌盛,歷代文人都熱衷于著書立說,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自宋代至民國,全椒文人編著的書目約有342種之多。一縣之地而產(chǎn)出如此眾多跨代久遠的古籍,在全國當為罕見。而據(jù)歷代《全椒縣志》記載,椒人的許多著作在歷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故外易而內(nèi)傷,惟其務于侈靡也。故貌麗而神竭,此無論唐山班蔡之所不逮,即河朔漢南之才,雕思而多蒙密之失,深謀而益擬議之病,亦罕有兼者焉。故有嬡遠之略,而失在于整栗,此其流逸之患矣。有割曳之姿,而失在于壯溟,此其輕脫之患矣。夫言必詭以肆,氣必傲以騁,文必奔騰而涌瀏,義必澄泓而取寂,此皆非其至也。
值得珍藏一生的文學禮物中國言實出版社隆重推薦鼓舞人心感動人心激勵人心影響人心的《新中國70年優(yōu)秀文學作品文庫》多位實力派作家傾情奉獻郭沫若、茅盾、冰心、汪曾祺、余光中、王蒙、張潔、路遙劉心武、梁曉聲、周國平、余秋雨、席慕蓉、史鐵生、王小波莫言、賈平凹、王安憶、鐵凝、張煒、阿來、余華本書精心收錄了一批在國內(nèi)具有重要影響力
張璁以“大禮議”為明世宗重用,其所上“大禮或問”等為明史之重要文獻,在勘定明代大禮議紛爭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其本人甚至被賜名孚敬。本編為其文集,影印出版,收錄奏疏、詩文、雜著等。此本為敕建貞義書院刊本,書首有序言多首,又有御贊詩以及小像等,奏疏備錄其正典禮、廟議諸篇。
陳普字尚德,號懼齋,世稱石堂先生,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學家,他與朱熹為同鄉(xiāng),為朱熹后學,一生致力于傳播朱朱熹學術思想,輯刻朱熹學術文獻。本集含詩文雜著等十二卷。本次影印出版,卷一,為各體文;卷二,為賦詞歌詩;卷三、卷四,為七言絕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