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作為漢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歷史地位非常重要。漢承秦制,漢文化的形成、發(fā)育、成熟、擴張,成為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中特殊的歷史階段。清代學者趙翼說“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秦漢時期的歷史變化已經顯現(xiàn)出“天意已另換新局”(《廿二史札記》卷二)。劉邦正是影響歷史走向的關鍵人物!稘h之始祖劉邦(4種套裝共8冊)》立意表現(xiàn)這位縱橫捭闔的
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數(shù)量和質量在海內外均首屈一,《上海圖書館藏珍稀家譜叢刊》系從其上萬種家譜中,精選中國歷史名人珍稀家譜,經系統(tǒng)整理予以影印出版!渡虾D書館藏珍稀家譜叢刊》(第四輯),包括常州]毘陵王氏宗譜》《[黃崗]成氏宗譜》《[常山]定陽江氏宗譜》《[武寧]施氏重修宗譜》《[泰興]延令徐氏重修族譜》《[泰興]延令程氏
本書內容包括:蘇洵;蘇軾;二紅飯;丁憂;卜算子;八聲甘州;三蘇;大人;大中祥符;大觀;大理寺;大理寺評事;萬戶春酒;萬言書;上書;小兩制;門下侍郎等。
《[無錫]錫山秦氏宗譜》,清秦本始等纂修,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該譜共十一卷首一卷六冊。卷首序文、凡例、宋元世系總圖、錫山世系總圖,卷一世系前集,餘卷均為分支世系。始祖觀,字太虛,改字少遊,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武甯鄉(xiāng)左廂裏人。錫山秦氏宗譜的編撰由七世孫秦金於嘉靖戊子(嘉靖七年,1528年)始創(chuàng),雖歷年多
日記題《雪庵日記》,不著撰者姓名,日記前有題記:“作者名袁崇霖,字閏九,天津人,年約四十余,京寓爛縵胡同37號張宅,家居均住天津南開附近。民國十五、六年間在河南代理河南省銀行總理,兼鄭州隴;疖囏浘杈志珠L,廿六年任大興縣署秘書,事變后曾在維持會工作。日記正當七七事變前后,頗記圍城和敵軍進城情況!睍ゎ}禮、樂、射、御、
上海是移民城市,但上海的商業(yè)是近代經濟發(fā)展的先導,經濟出版較為發(fā)達,先進的科學與文化不斷滲入,新的思想不斷沖擊著內容,家譜以其特有的傳統(tǒng)風貌留存于世。上海地區(qū)的家譜就版本而言,除少量的木活字本外,臨近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多以鉛印或抄本,印制精良,開本較小,每冊僅三十至四十頁,只是其版式、內容差異不大,后期整理較為麻煩。在大多
本書是清代第一部大型碑傳文集,收集的清人家傳、行傳和墓志銘資料最為豐富,于光緒十九年(1893)由江蘇書局刊行。《碑傳集》不僅匯集了清人碑傳文獻,便于利用,而且開了清人匯集碑傳文之風氣,在清代文獻史上具有特殊的貢獻。此次由王興康等人整理,進行標點,初審對全書用字規(guī)范和體例進行統(tǒng)一,并編制索引,將便于學者利用。
本書起自咸豐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緒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記敘了這一時期的許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動,內容相當豐富,被譽為晚清三大日記之一。據(jù)一些學者考證,翁同穌戊戌罷歸后,為避忌諱,曾對日記中有關戊戌變法和維新派的內容作過刪改。新版首先完善了日記的整體內容。已有的
《巴蜀稀見姓氏家譜集成》共62冊,對清代民國時期巴蜀稀見姓氏之尤氏、令狐氏、先氏、仲氏、牟氏、巫氏、奉氏、青氏、茍氏、卓氏、門氏、明氏、禹氏、閔氏、鄔氏、游氏、慕氏、寧氏、樂氏、諶氏、鄺氏、藍氏、糜氏、闕氏、戎氏、翟氏、莊氏、陽氏、莫氏、冷氏、晉氏、梅氏、管氏、聶氏、翁氏、羊氏等36個姓氏加以搜集和整理。
《巴蜀珍稀家譜叢書》共20冊,收錄甘姓、范姓、廖姓、胡姓等,該部分對清代民國時期巴蜀甘氏、范氏、胡氏、廖氏譜牒加以搜集和整理,其中特別重視對我國近代經學大師廖平家族的家譜和族譜進行搜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