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梁啟超的傳記。從少年時期的天資聰穎、青年時期的廣州求學到他北上北平的從政之路、戊戌變法后的流亡時期投筆從戎、學術研究的重大貢獻等方面,全景展現(xiàn)了梁啟超波瀾壯闊的一生。
本書從橫、縱兩個維度透視康有為的經(jīng)學革新。橫向維度上,以歷時性的方式,對康氏經(jīng)學革新的背景、動因、目標、過程、措施與結果進行充分揭示;縱向維度上,通過對比康有為經(jīng)學與傳統(tǒng)經(jīng)學的差異與共性,把握康氏經(jīng)學的革命性所在。本書從重建經(jīng)學的普遍主義為視角出發(fā),以康有為的經(jīng)學作為研究主體,將康有為的經(jīng)學革新置于經(jīng)學史與時代問題的雙
書稿為一部中國近代思想學術史著作,討論了中國近代思想史與學術史里的一些關鍵問題,意在分析與揭示晚清以來歷史進程中所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與癥結。例如,如何理解外部力量對中國產(chǎn)生極大沖擊,如何重新思考中國的歷史與傳統(tǒng)。書稿既有宏觀的討論,如關注諸子學與現(xiàn)代中國學術話語的重構;又有微觀層面的分析,如章太炎形象在近代的翻轉(zhuǎn)。作者指出
本書稿系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學術文庫(精裝第二輯)一種,龔自珍研究專家孫文光先生三十余年來研究龔自珍論文之結集。本書稿收入的二十余篇文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龔自珍生平、思想和交游研究;二是龔自珍文學成就研究;三是龔自珍詩文作品賞析。這些研究成果,在近代文學研究界具有重要影響。另外,附錄孫文光先生未刊稿《龔自珍師
此書以梁啟超的個人經(jīng)歷為主線,詳細記述了他的成長背景、學術探索、政治參與以及對社會變革的深刻影響。書中不僅呈現(xiàn)了梁啟超與同時代重要人物如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之間的復雜關系,還揭示了他在維新運動、戊戌變法、立憲運動以及民國初年政治活動中的角色和貢獻。通過豐富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細膩的筆觸,《中國名人大傳,梁啟超傳》不僅展現(xiàn)
本書記錄了晚清至民國初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康有為從廣東南海的書香門第走向國家政治舞臺中心的歷程。從早年的儒家學問與西方文化接觸,到戊戌變法的激進倡導,康有為始終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書中細致描寫了他如何提出“公羊三世說”,推動制度改革,以及變法失敗后流亡海外的經(jīng)歷。康有為的海外游歷不僅拓寬了他的視野,也促成了他對世界文
本書是一部探討羅素哲學中的實在主義知識論對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特別是金岳霖、張岱年知識論理論的影響與發(fā)展的學術性專著。本書從羅素哲學在中國以邏輯分析方法研究知識論感覺論:認識的來源概念論:認識的范圍與限度真理觀:認識的最終目標實在主義知識論轉(zhuǎn)化的成果與意義五章,詳細論述和辨析了金岳霖和張岱年是如何在批判地繼承羅素哲學基礎上建
本書以譚嗣同為敘述主線,深刻描摹了晚清士人群像。其中有思想啟蒙者康有為,有青年變革者梁啟超,有思想者嚴復,有裱糊匠李鴻章,有洋務者張之洞。國家危難之時,譚嗣同與他的同時代的書生們不避生死,積極投身于改革變法之中;在變法失敗之際,有的人不畏死難,有的人首鼠兩端,有的人韜光隱晦,有的人慷慨就義。他們用志士精神閃耀了晚清的歷
本書收錄了嚴復的文明互鑒之道及其現(xiàn)代意義、嚴復與清末民初中國士人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為建設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國家尋覓哲學基礎——嚴復對康德和黑格爾哲學的闡釋、嚴復啟蒙救國思想及其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影響、嚴復新民思想的發(fā)展及其歷史地位、嚴復思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現(xiàn)實意義等文章。
梁啟超在戊戌變法時橫空出世,在歷史舞臺上活躍了三十余年,對中國的歷史、政治、文化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本書力圖呈現(xiàn)梁啟超自海外歸國,住進天津自建寓所飲冰室后,直至辭世近十五年的生命狀態(tài)。飲冰室是梁啟超生命的最后驛站。本書采用了以梁啟超的主要活動為主,其信札為輔,按年代編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了梁啟超的真實面貌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