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第4輯)》為系列叢書之四,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編寫,主要內容仍是對語言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多方面研究,涉及詞匯學\語音學\二語教學\教學法\認知語言學\跨文化交際,以及海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現狀等內容。
《南方語言學》主要內容包括:泰國西南官話概況、美國三藩市廣府話音系、馬來西亞華語名物性形狀量詞的泛用情況考察、岳陽廣興洲方言能性述補結構研究、廣東河源水源音中的疑問句、湖南華容話是非問句末疑問語氣詞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河南輝縣方言的語氣詞等。
《MHK詞匯巧記活用》特色:一、選詞具有針對性:《MHK詞匯巧記活用》從對少數民族漢語學習者進行漢語詞匯教學出發(fā),以《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大綱》中收錄的詞匯為主要依據,并參考了少數民族地區(qū)主要漢語教材中的詞匯,精心選擇了3145個詞條。二、釋義力求簡明:《MHK詞匯巧記活用》對詞語的義項不求全責備,而是只選擇比
《漢語的*小詞》分別從概念、地位、類型和效應四個方面來介紹漢語的*小詞。事實證明,漢語的*小詞在語言中是確實存在的,是韻律系統(tǒng)中規(guī)則推演的結果。*小詞是由一個雙音節(jié)的標準音步實現而成的韻律詞,是一類特殊的韻律詞——*和諧韻律詞,它是“動態(tài)”的,即談*小詞不能離開具體的詞法、句法等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小詞與標準韻律詞的差異
《漢語的韻律形態(tài)》基于語言的物理屬性,從語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等方面介紹了人類語言的韻律特征;從音段、超音段的視角對不同語言的形態(tài)手段進行了梳理和歸類;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漢語韻律和形態(tài)的互動現象提出:與音段層面的元音、輔音一樣,超音段層面的音高、音強和音長這些韻律成分也是重要的形態(tài)手段,漢語恰恰是這樣一種存在甚至富于
嵌偶單音詞(簡稱“嵌偶詞”)是一批結合面寬,但必須成雙(嵌入雙音韻律模塊)的莊典單音詞;是用新理論發(fā)現的一批新詞。它們以往多被當作半自由語素,強調其雖獨做句法成分,但分布受限、不能單說的事實。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因為分析者沒有注意導致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從韻律語法的角度看,這些詞是“句法自由,韻律黏著”的單音詞,是為滿足莊
《漢語史研究集刊(第20輯)》收錄了漢語史研究的學術論文幾十篇,內容涉及詞匯、語法、語音等諸方面,有理性的闡述,也有個別詞語的考釋,從歷時的角度或歷時與共時相結合的角度研究古代漢語,發(fā)表學術評論,不少文章有獨特的見解!稘h語史研究集刊(第20輯)》語料基礎扎實,重視出土文獻和活的語言材料,探求了語言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演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度纸洝肥侵腥A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跉v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
本書是金纓所編的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全書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的次第為經,以對所收格言的詮釋為緯,涵蓋了人生從讀書修身到處世、理家、治國、平天下的各個方面,其內容包括學識、涵養(yǎng)、品格、訓誡等十篇,條分縷晰,情給理明。該書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后人之良范,對于青少年修身養(yǎng)性、處事做人、治家從政具有很好的參考借鑒價值,
《古文觀止》也沖破了駢散之分的束縛,不僅選散體古文,對于駢體古文之精華也沒有有意忽略,雖僅區(qū)區(qū)幾篇,但可見古文發(fā)展演變之印跡,不能不說這種觀點是當高明的。自隋唐以降,特別是韓愈領導了古文運動,歐陽修又發(fā)起了“詩文革新”,駢體文江河日下,雖然仍不時有名作產生,但已經不是古文之主流,而到明代更是大受排斥;清初駢文有了復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