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編著的《辛亥傳奇:喋血武昌城》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為藍本,以起義之前武昌城中各方面勢力之間的角逐為線索,清晰地描繪出起義前后的歷程。本書描寫革命黨人為走向共和與清廷進行的殊死斗爭,情節(jié)緊湊,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既顯現(xiàn)了革命者為了崇高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又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爾虞我詐、魚肉百姓的丑惡行徑,仿佛把
作者長期關注中國近世思想文化史,近年更以概念史研究獨樹一幟!段幕返淖穼ぃ阂越乐袊鵀橐曈颉非鞍氩糠譃槲幕防碚撎接,對文化史研究路徑進行了深入辨析;后半部分為個案研究,結合清代至民國時期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或特色問題做出了精彩解讀。作者的思考,對于讀者了解文化史的內涵與方法,當不無助益。
十九世紀中葉,在英國人用艦炮轟開中國國門之前,世界為“蠻夷”的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十九世紀末,當中國所有的海岸炮臺和海軍艦隊都無法阻止“蠻夷”入侵的時候,中國人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劇烈的心靈蛻變。這種蛻變的艱難與痛楚,最終導致歷史上演了幾千來最恐怖與最悲傷的故事,導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作者曾任孫中山先生的機要秘書,親歷過辛亥革命前后許多重大事件,從而收集了革命活動中的大量報導、通訊、私人文件和當時黨內人士的回憶錄,利用這些資料,并根據(jù)其對民國成立前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廣泛知識,撰寫辛亥革命前的革命黨史及其活動,所述事件皆有所本。本書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現(xiàn)收入“辛亥記憶”叢書。
暮鼓晨鐘里的血雨腥風,席卷神州的覺醒奮發(fā),描繪勵精圖治的少年中國,展示庚子國變中的翻天覆地,重現(xiàn)覺醒者們的生死豪情。
《辛亥百年:鐵屋里的大國突圍》以評論家的眼光來透視深邃的歷史,以新聞人的情懷關切大國的現(xiàn)實,以作家的文筆構建悅讀的文本,用思想的手術刀剖析歷史,針砭時事,呈現(xiàn)出以“史評現(xiàn)論”別具風范的歷史書寫方式,堪稱當代的盛世危言,讓人眼前一亮,喚起讀者對那段歷史的興趣。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史無定法,原因有二:對同一事件
龔書鐸同志治史垂四十年,向來注重思想文化的研究。這幾年來,在教學和行政工作之余,潛心于中國近代文化史的探索,對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諸如中國近代文化的特點、中國近代文化結構的變化、傳統(tǒng)觀念的變化、中國近代文化的歷史地位以及中西文化關系等,都做了宏觀的探討,闡明自己的見解。此外,他還著重就鴉片戰(zhàn)爭時期、戊戌維新
《來新夏說北洋》內容主要包括:總說、釋“北洋”、“軍閥”與“北洋軍閥”、北洋軍閥的特點、北洋軍閥集團歷史作用的估計、分說、小站練兵——新建陸軍、清末的軍制改革、編練新軍的實驗、袁世凱宣傳練軍主張、袁世凱與“新建陸軍”、新建陸軍的特點、20世紀前后的政治風云、帝國主義侵略的新戰(zhàn)略、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兩種勢力、民眾的自發(fā)反抗、
本書收錄論文包括:《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發(fā)言》、《孫中山與海外華僑民族主義的關系互動》、《澳大利亞華人與辛亥革命》、《華僑與辛亥革命時期的廣西邊境武裝起義》等。
《知非文集:馬振犢論文選(套裝上下冊)》選擇了作者本人43篇較有代表價值的論文,留為存檔,也是對作者過去個人學術成果的一次總體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