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與正義》一書譯述了蘇格拉底與高爾吉亞、珀洛斯、卡里克勒斯等人就何為演說術、何為治邦術、何為正義等問題而展開的幾場精彩又高超的思想交鋒,整個談話內容涵蓋了演說術的定義及其能力、知識與信念之分、自由與統(tǒng)治的關系、正義與不正義、真技術與假技術之分、演說與僭政的關系、真實意愿與表面意愿之別、善與快樂的關系、自然與習俗之分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 本書系統(tǒng)闡釋了從黑格爾之后到當代之間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與思想軌跡。具體來說,分別闡釋了20世紀前后的意志主義、實證主義、新康德主義和實用主義,20世紀早中期的前期分析哲學、科學哲學、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和法蘭克福學派,20世紀中后期的后期分析哲學、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
樹葉、褶裙、皺紋、紙團、土地……小到微粒,大到宇宙,到處都有褶子。與萊布尼茨的單子不同,德勒茲的褶子是物質與靈魂的結合,是世界的小單元。通過不斷的彎曲、折疊、展開,褶子創(chuàng)生了世界。注重流變、運動的巴洛克風格與不斷折疊、展開的褶子不謀而合。通過分析巴洛克風格的油畫、服裝、雕塑、建筑、音樂,德勒
《蘇格拉底前后》是作者在四篇講稿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是有關古希臘哲學的一部重要著作,內容涉及蘇格拉底時代前后古希臘的哲學和科學等內容。在書中,作者以蘇格拉底為分界點,將古希臘哲學史分為四個階段:蘇格拉底之前的伊奧尼亞科學、蘇格拉底時期、柏拉圖時期和亞里士多德時期。當然,作者并非只探討這幾個人,和他們同時代的其他重要學者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工智能與大數(shù)據(jù)急遽發(fā)展的時代。信息爆炸使得人們感到更加迷茫,知識似乎與信息成了同義詞。人們瘋狂吸收信息的同時,卻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失落。何謂知識?知識與我們這個物種的生存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思索這些問題,對于重拾我們的主體性具有重要意義。海德格爾是公認的二十世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其存在論影
盧卡奇是學界公認的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代表作《歷史與階級意識》被奉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之作。他提出的對象性辯證法、社會-歷史總體、理性與物化等核心概念,都對同時代及其后出現(xiàn)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其他諸派別產(chǎn)生了持久影響,可以說,理解了盧卡奇一生的著述,也就理解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史。 本書以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
完成于1974年的杰作《空間的生產(chǎn)》于1991年的英譯出版,使列斐伏爾在英語世界的讀者群中獲得了更多聲望,但他對建筑與城市實際產(chǎn)生的影響相較之下卻頗不為人所知。盡管今日各高校的建筑、規(guī)劃及城市設計專業(yè)均普遍地在閱讀列斐伏爾,但他關于實踐的教誨卻少有人領會。這其實無法避免,因為英語圈在接觸列斐伏爾的過程中,也同時在排斥浪
蘇格蘭啟蒙哲學是近現(xiàn)代西方哲學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哈奇森奠定了蘇格蘭啟蒙哲學的基調,即把人性確立為哲學研究的主題。休謨是蘇格蘭啟蒙哲學中的關鍵人物,他在認識論、倫理學、美學和宗教學等領域提出一系列激進觀點,使蘇格蘭啟蒙哲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里德是另一位重要的蘇格蘭啟蒙哲學家,其貢獻在于提出常識原則來反對休謨的懷疑主義
這本書處理了國際關系研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第三個千年之初,是否有一個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出現(xiàn)?書中對卡爾施米特《大地的法》進行一手的批判性分析,考察了這個文本以及施米特總體上的國際政治思想可以怎樣幫助我們理解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崩潰之后國際體系的紀元之變。書中認為,施米特的國際政治思想是一塊墊腳石,能夠幫助我們思考當今國際社會
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在1572年開始上學,1575年隨家遷居佛羅倫薩進入修道院學習。1589年他被聘為比薩大學的數(shù)學教授。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