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作為中國的政書之祖,史書之源,是中國一系列政統(tǒng)秩序和道統(tǒng)理念的濫觴與淵藪。2016年5月,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國際《尚書》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尚書》學學術(shù)研討會”在香港浸會大學召開。會議匯聚來自海內(nèi)外的《尚書》研究者60余人,提交大會論文65篇,研究內(nèi)容涉及《尚書》學與史學、文學、經(jīng)學、訓詁學、語言學
《世襲社會:西周至春秋社會形態(tài)研究》:作者提出了“世襲社會”這一解釋性范疇,描述并分析了西周至春秋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并圍繞著春秋時代世代沿襲的大夫家族,闡釋了世襲社會的成因、運行及文化等各個方面,探討了這一社會的鼎盛期同時也就是其衰亡之開始的原因,并說明了促使它解體的諸因素以及孔子在這一過程中所處的特殊地位。本書的主旨是
所思遠道:兩周卷
《春秋》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間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斷代史!蹲髠鳌肥且徊恳浴洞呵铩窞榫V,并仿照它的體例,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到魯?shù)抗哪觊g的春秋史,它取材廣泛,博采了古代和當時的史書記載,刪繁就簡,加以裁編而成。
《邾世家八百年》是《鄒魯文化叢書》中編輯出版的很后一本書。邾國,即邾婁國,又稱邾子國,是古代東方的一個“夷人之國”。邾人的先祖是陸終氏,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顓頊高陽氏的后裔。陸終氏有六子,第五子晏安被賜為曹姓。西周初年,晏安五世孫曹挾(俠)始封于邾,建立邾國。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將國都遷于今鄒城嶧山之陽(現(xiàn)有邾國故城)
《左傳》因其史料的確鑿和豐富,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學界對其研究從未間斷,歷代注疏頗多。明凌稚隆撰《春秋左傳注評測義》為70卷,萬歷十六年吳興凌氏刻本,是明代眾多《左傳》點評著述之一。測義,為推測大意之意,是作者薈萃前人注釋點評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再下己意。
《尚書》又稱《書》、《書經(jīng)》,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xiàn)存*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現(xiàn)存版本中真?zhèn)螀。一般認為《今文尚書》中《周書》的《牧誓》到《呂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實史料,《文侯之命》、《費誓》和《秦
本書包括《原始社會史》和《奴隸社會和初期封建社會》兩卷,共同組成了從史前原始社會到殷代奴隸制和兩周封建制的中國古代史體系。重點闡述中國原始社會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崩潰,具體分析殷代和兩周的社會經(jīng)濟基礎(chǔ)和上層建筑。是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歷史研究密切結(jié)合的經(jīng)典著作。
精選左傳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guān)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糅合現(xiàn)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jié)構(gòu)統(tǒng)一,包括以下板塊: 【名句的誕生】呈現(xiàn)原文,同時節(jié)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
《尚書》又稱《書》、《書經(jīng)》,是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存*早的史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fā)布的政令。《尚書》文字十分古奧,極其難讀。為此我們精心編制了《尚書全鑒(珍藏版)》一書,對全文作了通暢易曉的白話翻譯,以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