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洪治綱所*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十五講》一書廣泛吸收了中外學者的*新學術成果,具有豐富的資料信息,是對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重要補充。
《中國古代文學史通論/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針對“中國古代文學史專題”這一課程而編寫,打破了古代文學史敘述的常規(guī)視角,分為三編:中國古代文學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國古代文學的文體;中國古代文學與社會文化。《中國古代文學史通論/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能有效幫助學生立體地認識中國古代文學
編年史,是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的歷史記錄方式。中國現(xiàn)代文學編年史,記錄了1895年至1949年之間的文學大事,是對該時期文學脈絡的細部梳理與整體呈現(xiàn)。本套現(xiàn)代文學編年史共11卷,歷述五十余年間的文學史實、作家作品等客觀風貌,具有重要的學術資料性!吨袊F(xiàn)代文學編年史(1895-1949第五卷1924-1926)》的敘
編年史,是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的歷史記錄方式!吨袊F(xiàn)代文學編年史》記錄了1895年至1949年之間的文學大事,是對該時期文學脈絡的細部梳理與整體呈現(xiàn)。本套現(xiàn)代文學編年史共11卷,歷述五十余年間的文學史實、作家作品等客觀風貌,具有重要的學術資料性!吨袊F(xiàn)代文學編年史(1895-1949第四卷1920-1923)》敘
《云南旅游文學知識》作為專業(yè)基礎課教材,按照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以提高旅游相關專業(yè)本科和高職高專學生的基礎素質和從業(yè)能力為目標,以時代發(fā)展為線索,分單元介紹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創(chuàng)作背景的云南旅游文學作者和作品。本書薈萃了云南歷史上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學作品并進行了全新的注解和詮釋,配合“知識鏈接”和“旅游百科
抗戰(zhàn)時期的天津文學,既是中國淪陷區(qū)文學的一個基本構件,也是天津文學研究不容或缺和不能回避的重要部分。盡管有各種問題存在,如抗戰(zhàn)時期淪陷時期的天津文學創(chuàng)作成相對薄弱和分散,有些作家、作品存在著爭議且資料缺失嚴重等等。但這不足以成為忽視和抹殺抗戰(zhàn)淪陷時期天津文學的理由。我們本著還原歷史的目的,努力探索抗戰(zhàn)淪陷時期天津作家生
從地域文化的視閾來審視文學演變的內在規(guī)律,可以說是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一個熱門領域,并且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如由嚴家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區(qū)域文化叢書”!洱R魯文學演變》一書,以悠久燦爛的齊魯文學和深厚雄渾的地域文化為研究對象,從文化視野和大文學觀出發(fā),在融通中追求創(chuàng)變的思維和結構模式,整體形式上則是
本書首先確認了山東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然后,以具載重要全局意義的優(yōu)秀詩人、作家為主線,由之聯(lián)系相應的創(chuàng)作流派,進一步清理出不同歷史文化時代的主流走向,并揭示文學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給出恰當的審美判斷。
由王淑梅主編的《中國文學簡史(十三五高等教育秘書學專業(yè)本科系列規(guī)劃教材)》包含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為厚重博雜的內容。本教材以簡潔精練的筆法勾勒出中國文學史清晰完整的發(fā)展脈絡,又對每個歷史階段*具代表性的作家、文體進行重點深入的分析,做到點面結合;同時突出對文學經典作品的解讀,使作品和文學史互證。本教材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