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哲學家金岳霖晚年親自撰寫的一部回憶錄,是顛覆世人印象的人生傳奇之作。金先生一眼望去便是哲學家,他“渾身散發(fā)著哲學家的味道”,然而他的內(nèi)在卻流淌著名士風流,一生籠罩在傳奇中。它回憶了自己在人生、情趣、交友三方面的經(jīng)歷,徹底顛覆了這位哲學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還原了他真實的人生-----一位游離于學問之外忘情于山水之
本書將梁漱溟放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謀求獨立富強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從古今中西交會的廣闊歷史背景中探尋梁漱溟思想之嬗變及其豐富內(nèi)容,揭示梁漱溟思想的思想史地位和價值,對于深化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人生的目的和價值何在?怎樣獲取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會追問自己這些問題。 本書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重要代表作,分為兩部分:一種人生觀和人生與哲學,共計21篇文章。部分是其20世紀20年代的馮友蘭重要著作《一種人生觀》一書,第二部分人生與哲學是馮友蘭文章精選,是對《一種人生觀》所闡述的人生哲學觀念的補充。在本書中,馮友蘭先生
方東美作為將中國文化推向西方的探險者,搭建了援西入中到以中釋中的橋梁,其治學以中西印貫通、儒釋道融合為旨趣。方先生深受懷特海機體哲學、伯格森生命哲學等思想的影響,結合《周易》生生變易哲學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獨創(chuàng)機體主義哲學。 本書從傳統(tǒng)天人觀、人性論、生死觀、知行論的研究視角出發(fā)考查方東美對儒釋道的闡釋及其中西文化比
真實的哲學就是具體的道理,變化中的文明也需要自己的道理,而在這里所說的就是各個領域相應具有的自己的道理。哲學有自己的范疇,但哲學如果是“有用的”,首先就要在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各主要領域具有自己的應用范疇。因此,作者在本書里說的不是政治哲學、邏輯哲學、教育哲學,甚至藝術哲學這類哲學的“分支”或“交叉”學科,而是哲學在各領域
1964年,石仲泉到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從此與胡繩結緣,兩人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工作關系和師生之誼;2018年,胡繩100周年誕辰之際,石仲泉念恩師,憶往昔,深情寫成此書。全書評傳式回顧了胡繩的成長經(jīng)歷,包括其從書香門第到投身革命,以及作為黨的兩代核心領導的又“一支筆”,參與黨內(nèi)重要活動和文字工作的親身經(jīng)歷,勾勒了胡
《現(xiàn)代儒學》是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主編輯刊,旨在推動儒家多元傳統(tǒng)的研究,面向現(xiàn)代世界闡發(fā)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家具有一種本體論地位,基于家而延展出一種蔚為大觀的文明。家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扮演關鍵角色,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根基性模式。近年來,家的問題隱然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話題,昭示了中國哲學界對于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一種新姿態(tài)
本書分六個部分解讀南懷瑾。部分,介紹南懷瑾的人生之路,使大家了解一個大師是如何煉成的;第二部分,介紹南懷瑾的學問之道,分析他治學講學的特點。第三部分,逐本解析南懷瑾講解儒學的主要著作,如《論語別裁》等;第四部分,逐本解析南懷瑾講解道學的主要著作,如《老子他說》等;第五部分,逐本解析南懷瑾講解佛學的主要著作,如《金剛經(jīng)說
本卷所涉時段上起晚清改良維新之際,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論述了這一時段能代表時代精神或哲學成就的近三十位哲學思想家,諸如王韜、鄭觀應、嚴復、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章太炎、王國維、李大釗、陳獨秀、李達、艾思奇、、胡適、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馮友蘭、賀麟、張東蓀、金岳霖、洪謙、張岱年、李石岑、方東美、朱謙之等,表
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發(fā)動“文學革命”,從此他的名字與新文化運動聯(lián)結在一起,是公認的新文化運動主要代表。為展現(xiàn)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多方面的成就和廣泛的社會交往,本書匯集了耿云志、楊天石、汪榮祖、陳漱渝、陳方正、陳平原、羅志田、鄧昭祺、江勇振、山口榮、黃克武、王晴佳、王中江、孫郁、章清等海內(nèi)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