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將追溯文徵明的成長經歷,探究他如何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貞等名流雅士前后輝映的時代成為藝術巨人,同時也關注文徵明和蘇州這座城市、城中各階層民眾的關系,探討15世紀、16世紀的蘇州帶給文徵明的影響,文徵明又給16世紀乃至之后的蘇州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聞一多是當代著名詩人和古代文學研究者,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zhàn)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他于1946年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造成影響全國的“李聞慘案”,其為國家、為民主英勇獻身的精神激勵了無數(shù)國人。本書作者為聞一多先生長女聞名。聞一多殉難時,她年僅14歲,親身經歷了那血染的一刻,又與家中老保姆一起將父親送到醫(yī)院
本書圍繞林語堂生命中很重要的幾個人——魯迅、胡適、蔡元培、廖翠鳳,和生命中很重要的幾座城——漳州、廈門、上海、北京、中國臺灣、紐約,深入講述了林語堂是如何在時代碰撞與命運推動下,從時代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走向國際的第一個中國文人。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院博士、上市公司金融街股份有限公司前CFO李敦嘉博的個人回憶錄,李敦嘉博士用樸素的語言文字對自己的一生做了較生動、全面的總結,重點記憶了自己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部上研究生之后的人生經歷,用較多的篇幅介紹了在上市公司金融街做CFO的經歷。作為財務自由人的李敦嘉博士認為,自己人生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逆旅而行,幾多困頓;飄然如風,幾多瀟灑。隱世才女白落梅慢沏一碗清茶,為你細述一代文豪蘇東坡的快意人生。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堪稱千古Di一全才。他于詩于詞,于文于畫,悉入上層,并獨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藥,皆相知相悅,并自會佳趣。奈何仕途跌宕起伏,人生頗多坎坷,情海也波濤不息。他說“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卻又
本書從客觀角度出發(fā),細致全面地展現(xiàn)一代才女三毛在重重苦難面前保持真我、活出灑脫人生的真實經歷。帶讀者走進三毛的內心世界,了解她作為平凡人的一面,品味她特立獨行背后的辛酸與執(zhí)著。
本書收錄著名歷史學家楊筠如專論九品中正制的著作,并包含附錄4篇。其中《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對九品中正制產生的原因、內容、利弊及其與門閥制度的關系作了初步探究,是我國近代學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開山之作。在20世紀上半葉,隨著西學東漸,中國學者對六朝土族的認識,開始超越清人“江左士族無功臣”的表面歸納,開始著手從制度、婚宦等
本書全面記述了享譽江浙滬的評彈雙檔張鑒庭、張鑒國昆仲的家庭環(huán)境、學藝生涯、藝術成就、坎坷經歷以及晚年努力發(fā)揚和傳承“張調”藝術,堅持為聽眾演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跡,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兩位藝術家曲折而輝煌一生。同時,作者采用了訪談、口述、報刊、檔案等多種資料,充分深入挖掘,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了張氏昆仲精彩的一生,對于了
從五十年代中葉昆曲在香港播種算起,至今已逾一甲子。《香港昆曲人物志》是走訪十八位在香港昆曲傳承史上之重要人物的訪談錄。采訪對象包括昆曲表演藝術家、學者文人、教育工作者、劇場導演、企業(yè)家和政府公務員等不同背景人士。借由這批歷史親歷者與推動者的口述,《香港昆曲人物志》回顧香港昆曲一甲子的發(fā)展,并展望未來!断愀劾デ宋镏尽
王韜(1828-1897)一生歷晚清道咸同光四朝,是近代倡導變法維新的思想先驅、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者,初具世界視野的政論家、史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報業(yè)第一人。日記記載了王韜日常行止、友朋交往、所思所想、社會見聞等,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知識分子的社會生活和心路歷程。因王韜日記稿本散藏于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