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近年來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內普遍的“空間轉向”背景下,從空間生產以及權力空間化的視角重審作為社會空間的城市街道在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的倫理價值內涵及其生產過程。通過對街道空間的文化、治理以及資本三個維度中的權力空間化現(xiàn)象進行邏輯與歷史的分析和考察,從空間文化、空間功能與空間價值三個層面重構了街道空間設計的倫理原則,并探索了
本書介紹了建筑施工技術的相關知識,項目任務式編寫,全書共設7個項目21個任務,包括土方工程與地基處理、樁基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工程、結構安裝工程、建筑裝飾工程和建筑防水工程等內容。
本書由導論和現(xiàn)場教學兩個部分構成,導論從理論層面,闡述了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淵源,闡述了對其進行保護的重要意義。實踐層面,本書涵蓋了冶山春秋園與屏山鎮(zhèn)海樓、烏山、于山、三坊七巷、上下杭、煙臺山、馬尾·中國船政文化、中國壽山石館、鼓嶺等九個現(xiàn)場教學提綱,部分課程是在多輪現(xiàn)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編著而成的,而大部分屬
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考點精粹掌中寶
本書以高質量基礎設施為切入點,把握城市基礎設施高質量發(fā)展理念,以城市基礎設施“跨領域發(fā)展”“跨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跨領域協(xié)調發(fā)展”“跨前沿技術融合發(fā)展”四大主題為基本脈絡,探討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市政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及管理方法。本書從基礎設施高質量發(fā)展理論及各類市政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實踐案例著手,集結深規(guī)院院內專家撰寫的40
本書包括建筑初和認識圖樣上的房屋、建筑施工圖識讀、建筑構造知識及構造詳圖的識讀與表達等三大模塊,共10個學習任務:建筑初識、認識圖樣上的房屋、識讀建筑施工圖、基礎構造及識圖、墻體構造及識圖、樓地層構造及識圖、樓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設施構造及識圖、屋頂構造及識圖、門窗構造及識圖、變形縫構造及識圖等。
本書共分10章,第1章為概述,介紹冰雪文化與冰雪景觀的歷史、BIM技術簡介及設計案例;第2章介紹了冰雪材料的選用,包括雪景觀建設材料的選擇、材料制備第3章為冰雪施工常用設備與工具;第4章冰景觀建筑施工技術;第5章雪景觀建筑施工;第6章冰雪景觀建筑供電與照明施工;第7章景觀工程造價確定;第8章景觀工程質量驗收;第9章施工
本書共有6章,包括緒論、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設計、鋼-混凝土組合梁設計、型鋼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設計。教材主要根據《組合結構設計規(guī)范》(JGJ138-2016)編寫,除了介紹組合結構體系和各類組合構件的設計方法和設計公式外,本教材更注重對設計方法和設計公式由來的講解,讓學生“知其
本書是以伊東忠太、關野貞等為代表的日本建筑學者最早論述中國建筑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928年,共收錄照片750余張,另有作者對每座調查建筑配以的簡單的文字說明。幾位作者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及相關圖片,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的各類建筑。其中重點介紹了各類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宮殿建筑和民居等。由于時代的變遷,很
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城市照明的發(fā)展、厘清了城市景觀照明的變遷歷程,研宄并匯總出城市景觀照明發(fā)展趨勢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生態(tài)景觀與夜景照明的關系,內容充分、系統(tǒng)。全書從藝術與科學的角度出發(fā),將城市照明中的藝術性、技術性逐一進行了抽離、論證,引用了眾多國內外城市景觀照明作品、繪畫雕塑作品作為參照研究的范例,結合歷史中城市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