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集教育性、知識性、鑒賞性、資料性為一體的史政類古文文選,共計100篇。本書整理了撰寫政務管理類公文時可以借鑒的十三種古文素材,包括清廉、公正、勇為、寬厚、耿直、愛民、惜才、納諫、疾惡、勤政、儉樸、謙恭、誠信等具體方面。本書編注遵循選文務精、注釋尚明、評論求簡的原則,所選材料皆源于正史,并注明出處,根據(jù)選編需要,
本書研究金代漢族家庭形態(tài),從家庭規(guī)模結構,人際禮、法關系,收支與經濟管理,宗教信仰,家庭教育,與鄉(xiāng)村社會關系以及民間信仰七個方面,考察金代漢族家庭大雜居、小聚居的外在生存生活實態(tài)和內在禮、法維護與制約下的尊卑有差、長幼有序與男女之別。相較于傳統(tǒng)家庭研究,本書試從兩方面進行補充和突破:一是將金代漢族家庭研究從單純血緣角度
本書以川東雙村為個案,運用社會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方法和民族志敘述架構,考察個案村在20世紀一百年間的村治歷程,村治變遷中權威與秩序形態(tài)的變化是考察核心。書中闡釋了現(xiàn)代性、國家與村莊地方性知識這三種要素在20世紀中國由革命向改革發(fā)展變化的大場景中共同塑造村治格局的歷史過程,歸納出影響個案村村治變遷的基本邏輯:現(xiàn)代化背
本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系列教材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大背景出發(fā),根據(jù)新中國政治發(fā)展的客觀實踐,借鑒國史和黨史等相關研究的成果,系統(tǒng)反映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20年7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 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緊
本書全面論述了從先秦至民國時期的反貪斗爭史。
關于中國秘密結社歷史,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敘述,《重審近代中國的結社》一書系作者對大量史料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在理論和敘事上做出的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嘗試。本書三編十一章皆為重審結社之實證研究。對中國、日本、歐美等不同語境的秘密結社敘述進行批判性考察,指出秘密結社實際上在思想信仰上和主流價值并行不悖。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作者仍
本書收錄晚清至民國間警政相關史料156種,分為:(一)警察制度,包括警察法規(guī)、建警方案、警察人事、警政沿革等方面;(二)警察團體、會議、統(tǒng)計資料,涉及中華警察學術研究社、浙江省警察協(xié)會、青島市警察共濟社等機構團體,各地警政會議,以及全國和北京、山西、重慶、四川等多地的警政統(tǒng)計報告、圖表、年鑒等;(三)警察教育,包括警務
本書為《近代華僑史研究資料匯編》的第三輯,收錄了有關近代華僑史的研究資料100余種,包括華僑年鑒、華僑人物、華僑匯款、僑務行政等方面的資料,涉及南洋、歐美、日本等地,特別是重點收錄了珍稀僑刊30余種,文獻來源包括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期刊、報紙、檔案等文獻,按照專題進行編排,在原有《近代華僑史研究資料匯編》和《近代華僑史
本書是一部介紹廣西歷史(至清代)上清官、廉官、勤官、能官的通俗讀本。本書采用小故事的形式,詳細記述了廣西古代多名清官廉吏的生平,以及其忠正清廉、剛正不阿,勤政務實、體恤百姓,高尚節(jié)操、家風傳承的故事共計48個。本書的出版,是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營造社會清正廉潔之風的通俗讀物,是對廣大黨員
本書是用小說體寫作,集真實性、歷史性與理論性為一體的社會人類學名著,包含著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家族歷史,是中國鄉(xiāng)村社會與家族體系的縮影。作者述說了兩個家族在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與經濟背景下,面對新的商業(yè)社會,如何調整適應以求新的發(fā)展,抑或因不能適應而衰落,再現(xiàn)了當年中國農村生活的情景及經濟變遷的斷面。書中人物活動的年代是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