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臺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不分卷,原附于相臺岳氏所刊九經三傳,后經書部分流傳漸少,《沿革例》又自有價值,遂多獨立流傳。該書有“書本”“字畫”“注文”“音釋”“句讀”“脫簡”“考異”等七目,末附“公羊穀梁傳”“春秋年表”“春秋名號歸一圖”三條!堆馗锢房急娼洉姹、文字訛誤,因所載錄版本多已不傳,故該書在宋元
《四庫全書考證》作為乾隆時期纂修《四庫全書》?背晒募蟪芍,在歷史學、四庫學、版本學、校勘學等領域均有重要地位和價值。書稿以《四庫全書考證》為研究對象,圍繞《四庫全書考證》的諸種版本、《四庫全書考證》纂修機構與辦理人員、《四庫全書考證》與文淵閣《四庫全書》卷末校記之關系、《四庫全書考證》與《四庫全書薈要》卷末校記
本書系統(tǒng)梳理和闡述西漢經學的形成和發(fā)展,辨析經籍與儒學形成的淵源,經學與儒道法等諸子的關系。按歷史進程,整理了自西漢初期經學的產生,到漢武帝時期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經學思想;昭帝、宣帝時期經學的極盛時期;元、成、哀帝時期經學的發(fā)展以及經傳、禮樂研究與兩漢時期的第一次今古文之爭;平帝與王莽時期重經依禮的思想;禮義與
今古學是以漢平帝前確立的正統(tǒng)經籍與不在此列的非正統(tǒng)經籍為基礎發(fā)展出的兩種學派;漢代專指今古文經的今古文用例只意味典籍的版本、史錄之別;六朝、隋唐期間,今古學概念由學派差別轉化為文本差別,不辨今古文與今古學兩種概念間的不同。常州學派莊氏叔侄尚未建構今古文學的觀念,劉逢祿開始刻畫今文經與古文經的經史之別,宋翔鳳則認為今古文
廣義的抄本包括稿本和抄本,前者指著作者著作的底本,是書籍的原始狀態(tài),最能準確表達著者思想;后者系稿本或刻印本的復寫本。在中國古籍中,抄本是一種特殊的版本類型,也是著述保存和流傳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在雕版印刷術發(fā)明之前,我國圖書主要靠抄本流傳;印刷術發(fā)明之后,依然有不少圖書靠抄本得以存世。 較之刻本,抄本有自己的特點。
鐘泰(1888—1979)為現(xiàn)代學術思想大家,畢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學,尤精周秦諸子,下及宋明理學,融會貫通,博采眾長,成一家言。2021年末,《鐘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單行本,以應大眾之需。第一批包括《中國哲學史》《國學概論》《理學綱領》《古詩講義》四種!秶鴮W概論》曾于1936年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全書共八章,
本書是孔慶東教授”新論語”系列之二,包括藍田問玉、乘舟問渡、滄海月明、一刀斷舌、大雅若俗、金玉良言、百毒不侵、錦瑟年華8個篇章。內容精選孔慶東老師近些年在個人微博為廣大網友解答的問題,在書中,孔老師以中國傳統(tǒng)國學智慧為基礎,將國學智慧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或通過通達平和的娓娓道來答疑解惑,或施以犀利
本書收錄明清至民國間浙江學人王紹蘭、朱蘭、傅以禮、丁丙等三十余位學者未刊稿抄本約九十種。選目主要原則為:國家和省珍貴古籍優(yōu)先選入原則,將第一批至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中浙江圖書館藏未刊印過的稿抄本全部選入,解決珍貴古籍看書難的問題,完善名錄保護制度;優(yōu)先選入國家珍貴名錄所收人物的其他著述;并請學者撰寫書志,為文獻研究提供索
本書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學堂主辦的學術季刊,每年四期,繁體橫排,16開本,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季刊主要登載與我國古代傳統(tǒng)學術相關的各種專門性研究論文,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分,為純學術著作。目的是按照古典學術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學科基礎寬厚,能夠潛心中國古典學術研究,繼承、研究、創(chuàng)新中
《跟著典籍學大語文》結合中小學語文教材,精心編選了十二部跨越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著作,如《尚書》《論語》《道德經》《周易》等,涉及詩歌、歷史、哲學、文學、軍事等多個領域。書中通過引人入勝的典籍故事,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成書背景和內容介紹則深入淺出,幫助讀者掌握每部典籍的核心思想和整體結構。此外,名篇賞析不僅助力語文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