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館藏中國文物精萃”系列畫冊,精選翁同龢第五代傳人、著名收藏家翁萬戈及其夫人程華寶,早年游歷世界各大博物館時拍攝的館藏中國文物約350件(組),涉及書畫、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金銀器、佛造像等八大門類的代表性作品,都是重要的中國文物藏品。書中不僅展示這些精美的藝術(shù)珍品,還對它們進行了整體描述,包括入藏時間、價值認定
“海外館藏中國文物精萃”系列畫冊,精選翁同龢第五代傳人、著名收藏家翁萬戈及其夫人程華寶,早年游歷世界各大博物館時拍攝的館藏中國文物約354件(組),涉及書畫、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金銀器、佛造像等八大門類的代表性作品,都是重要的中國文物藏品。書中不僅展示這些精美的藝術(shù)珍品,還對它們進行了整體描述,包括入藏時間、價值認定
“海外館藏中國文物精萃”系列畫冊,精選翁同龢第五代傳人、著名收藏家翁萬戈及其夫人程華寶,早年游歷世界各大博物館時拍攝的館藏中國文物約351件(組),涉及書畫、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金銀器、佛造像等八大門類的代表性作品,都是重要的中國文物藏品。書中不僅展示這些精美的藝術(shù)珍品,還對它們進行了整體描述,包括入藏時間、價值認定
“海外館藏中國文物精萃”系列畫冊,精選翁同龢第五代傳人、著名收藏家翁萬戈及其夫人程華寶,早年游歷世界各大博物館時拍攝的館藏中國文物約352件(組),涉及書畫、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金銀器、佛造像等八大門類的代表性作品,都是重要的中國文物藏品。書中不僅展示這些精美的藝術(shù)珍品,還對它們進行了整體描述,包括入藏時間、價值認定
2002—2004年,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對宜興西溪遺址進行試掘和發(fā)掘。共發(fā)掘面積1000余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時期灰坑109個、灰溝3條、相關(guān)房址16座和大面積多層次建筑遺存、墓葬4座、祭祀遺跡1處。早期階段整體面貌與駱駝墩遺址較為接近,證明了以平底腰檐釜為重要特征的駱駝墩文化(類型)在太湖西部地區(qū)的存在。晚期
該書全面講述敦煌的前世今生以及近現(xiàn)代的命運變遷,多角度展示敦煌文明淵源與絢爛多彩、繼往開來的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進程。是一部集知識性、實用性、藝術(shù)性和時代性于一體的敦煌文化簡明讀本。全書配有珍貴歷史照片及高清精美壁畫彩塑圖片45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從敦煌歷史溯源、莫高窟的營建、藏經(jīng)洞與敦煌遺書、敦煌寶藏的流失、敦煌壁畫和彩塑
為幫助讀者充分認識金沙,拉近讀者與金沙的距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金沙遺址博物館精品器物導覽手冊——《遇見金沙》。全書收錄了陳列館41件(組)出土精品器物,以器物材質(zhì)分類金器、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漆木器、骨角牙器,多類型高清大圖配合短而精的文字解說,并標識器物在展廳的詳細位置,細致呈現(xiàn)古蜀時代的細節(jié),極大地拓展
一、本書是為考古、文物、博物館以及相關(guān)專業(yè)學生和廣大錢幣愛好者編著的一部系統(tǒng)性的古錢幣發(fā)展史的教程,按一個學期的學習量設(shè)計。二、所用錢幣拓片主要取自《中國歷代貨大系》,以及書中、書后提到的相關(guān)參考書。錢幣照片主要來自《中國歷代貨幣——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公元二十世紀(修訂版)》和國家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的官方網(wǎng)頁。三、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暨中古考古論集》按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南朝陵墓神道石刻”集中討論了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制度淵源、南京麒麟鋪石獸的墓主、南朝陵墓神道石獸的名稱等問題,提出了比較新穎的見解。第二部分“漢唐石刻”討論了重慶忠縣鄧家沱石闕、甘肅涇川王母宮石窟、隋《虞弘墓志》等石刻遺存。第三部分“唐代考古”討論了唐
作為西南地區(qū)最重要的圖像代表,大足石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足石刻,尤其以寶頂山石刻的造像圖像最具地方性和代表性,成為研究西南地區(qū)歷史、文化、藝術(shù)的重要資源。在眾多研究中,對于石刻圖像的形成與圖像認識轉(zhuǎn)變的研究卻少有涉及。本書以重慶大足寶頂山石刻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自宋代創(chuàng)建以來,所經(jīng)南宋、明清、近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