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敘》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文章清新優(yōu)美,書法遒勁飄逸。布局上采取縱有行、橫無列式,全篇錯落有致。本書收錄了《蘭亭敘》五種版本。
本書收錄的王獻之的信札,不僅是可供我們欣賞摹寫的書法名跡,其內(nèi)容也反應(yīng)了一千多年前文人雅士的生活點滴。字里行間,既拉近了我們和古人的距離,也有助于我們對書法的理解體會。故歐陽修曾云:“所謂法帖者,率皆吊哀候疾,敘睽離,通訊問,施于家人朋友之間,不過數(shù)行而已。蓋其初非用意,而逸筆余興,淋濰揮灑,或妍或丑,百態(tài)橫生,使人驟
《前赤壁賦》作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此時蘇軾正處于人生的低谷,因受「烏臺詩案」的牽連,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在黃州期間,并無實職,閑暇之日,多與友人縱情山水,寄托情感。宋元豐五年《公元一〇八二年》,蘇軾在黃州城外(今湖北黃岡》沿長江泛舟游覽,路過赤壁,遙想到三國時期的風云紛爭,感古傷懷,做賦一首,這就是《赤壁賦》。同年
本書是錢路書法篆刻集的珍藏版,包括書法集和篆刻集,共兩冊。錢路書法五體皆擅,于吉金、魏碑、晉帖體會尤深。行草初王字帖學兼及宋元明,而后長期用力碑學基礎(chǔ),尤得力于張猛龍。而后反本開新,順帖學正脈而上溯魏晉高古風范,尤得力于王獻之,行云流水,無掛無礙,深悟魏晉筆法,而不落唐宋習氣;其篆刻則吸取戰(zhàn)國文字中簡約、方折、勁健、高
《中國文化名人印章》是篆刻家鐘國康的印譜,收錄鐘國康為中國文化名人所制的印章一百八十余枚。這些名人包括莫言、金庸、賈平凹、王蒙、阿來、余光中、饒宗頤、黃永玉、王朔、余秋雨等,多為在中國文藝界首屈一指的學者大家,當然也有不太為人熟知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共76位。鐘國康出于對學者大家的仰慕,或與他們的私交情誼,欣然為他們操刀
伊秉綬,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并稱大家。伊秉綬行草書巨制罕見,刻成條幅傳世*是寥若晨星。此四條屏是伊秉綬晚年行草書的代表性作品,既
瘞鶴銘傳世拓本眾多,有水前、水后本之分。此本原為旅日華僑陸宗潤先生舊藏,墨色沈郁,神采絢麗,不遜水前精拓。2007年冬,焦山碑刻博物館舉辦“瘞鶴銘”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經(jīng)上海博物館陶喻之先生說其潤飾玉成,以作焦山碑刻博物館永久之珍藏。陸宗潤先生精心剪裱裝池,制作本冊,并以家藏癭木桌面剖為封面,其用心良苦,實為難能可貴。20
本字典共收入漢字單字3933個,篆字67872個。部首檢字表按《康熙字典》部首檢字法編排,為了便于讀者方便快速地查閱,正文之后又附有簡體筆檢字表和漢語拼音檢字表兩種查字法;本字典遵照傳統(tǒng)字典的編排習慣,并考慮到歷代篆字的字形特點,皆以繁體字為序編排,目錄及正文每個字的旁邊和下面都附有該字的簡化字和異體字,以便讀者參考,
本書為民國奇士蘇曼殊的小楷墨跡《金剛經(jīng)》。蘇曼殊相關(guān)圖書以其小說、傳記、評述居多,畫作寥寥,墨跡則無,本書則將填補其墨跡出版的空白。本書用四色原大精印,盡力還原原作風貌,有較高藝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