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簡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碑額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書二十八行,滿行五十四字,總一千三百零二個字。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因體勢勁媚,骨力遒勁,結構嚴謹,字體清秀,有柳骨之稱。由刻玉冊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鐫。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簡稱《圣教序》,共計二千四百余字,現(xiàn)藏于西安博物館。此碑內(nèi)容包括唐太宗為玄奘法師翻譯佛經(jīng)而作的序文、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寫的謝表及心經(jīng),通稱《三藏圣教序碑》。京師弘福寺僧懷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書真跡成文,后鐫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從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跡中摹出,保留了其書原貌,因而被歷代書法家視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于東漢中平二年(185)。明萬歷初年,該碑在陜西郃陽縣舊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陜西省西安博物館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結構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橫勢,間有長、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為王羲之行書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譽為天下第㈠行書。唐太宗李世民視《蘭亭序》為至寶,命人摹臨了許多副本分賜給近臣,
《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七十一歲時為曾祖父顏勤禮書寫的神道碑。此碑筆力沉著內(nèi)涵,結體寬博,雍容端正,筆勢相向而多內(nèi)蘊,給人以莊重渾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寶塔》那樣方正謹嚴,秀麗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壇記》那樣古拙中透露出幾分霸氣(夏長先語),是顏真卿晚年楷書代表作之一。此碑現(xiàn)存
《苕溪詩帖》為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所書,紙本,行書,共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此帖為米芾三十八歲時所書,用筆中鋒直下,濃纖兼出,落筆迅疾,縱橫恣肆。尤其運鋒,正、側、藏、露變化豐富,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妒袼靥肥珍浢总雷宰鞯母黧w詩八首。通篇墨色有濃有淡,筆畫間也出現(xiàn)較多的飛白。其緊湊的點畫
《多寶塔》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壯年時期的代表之作,此碑正書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陜西興平縣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今尚存。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史華刊石。《多寶塔》反映的是顏真卿早期的書法風貌,字體工整細致,結構規(guī)范嚴密,用筆一絲不茍,因而這方碑石也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fā)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路振平、趙國勇、郭強主編的《隸書掇英(石門頌)》選取歷代書法大家的隸書名碑,精編精印,底本精良,釋文準確,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臨摹的范本。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fā)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峨`書掇英:曹全碑》選取歷代書法大家的隸書名碑,精編精印,底本精良,釋文準確,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臨摹的范本。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fā)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路振平、趙國勇、郭強主編的《隸書掇英(史晨碑)》選取歷代書法大家的隸書名碑,精編精印,底本精良,釋文準確,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臨摹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