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庚先生是中國現代戲曲學、中國藝術學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及戲曲研究所的創(chuàng)建者、組織者之一。《張庚畫傳》由韓子勇擔任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張庚畫傳》課題組負責編輯,全書收錄圖片700余幅,大多系首次公布,同時還收錄《張庚評傳》《張庚年譜簡編》共10萬字,圖文并茂,生動簡明地呈現了張庚先生的人生經歷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歷史個案研究無疑蘊藏著豐富的政治與文化的解釋空間。然而,梳理武則天的研究史我們會發(fā)現,這個聚訟不休的話題,在相當大程度上透視出我們史學的一種基本狀況:對武則天的評價,專業(yè)史學內部紛爭不止,而在公共史學領域內幾乎一面倒,武則天的形象似乎從來就沒有脫離過《新唐書》《資治通鑒》。 然而,《新唐
林祥謙是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二七”罷工)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是目前可考的中共第一位英勇就義的烈士,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浩氣沖天:致敬“雙百人物”林祥謙暨“二七”諸烈士》以史料為依據,全面扼要回顧了京漢鐵路“二七”革命斗爭史以及至今紀念“二七”革命的
上海是哲學社會科學重鎮(zhèn),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直以來,上海社會科學界群星璀璨、名家輩出,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之所在。當前,整個社會科學界肩負著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重任,上海社科界必須在新的時代有新的回應。為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卓越成就
董冰由一名貧家女到大家族的孫媳婦,再到一位著名作家的夫人和六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一生起伏跌宕,在平凡中寓有不尋常。其書中樸素無華的文字,讀來如話家常,親切平實,儼然一個舊式中國女性的飽滿形象躍然于紙上。本書敘述風格極富地方色彩,作者在闡述生平的同時,將一些已經失傳的民風民情娓娓道來,給讀者呈現了一幅濃墨重彩的舊式豫西農村
《愛你就像愛生命》是王小波的書信集,收錄王小波蕞重要20年人生書信127封,本版增收王小波離世當天致朋友的一封信。 全書分致李銀河、致其他人兩部分,完整呈現這段神仙愛情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的全過程,也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王小波與朋友聊到的煩惱、快樂、堅持、理想。 本版依據信件手稿逐一校對,補正多段遺漏內容,修訂近百處訛誤,
尤侗是清初江蘇長洲著名的學者。本譜《悔庵年譜》為底本,以尤侗《西堂全集》《西堂余集》《鶴棲堂稿》《哀弦集》《西堂雜組》為主要資料依據,旁征尤氏諸多親友、交游的別集、年譜,同時佐之以史書、方志、家譜等;在內容上,著重考述尤侗的家世、生平、著述、學術與交游,并對明清易代之時事政治狀況、士子群體面貌與復雜的社會關系等作
《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先生的絕筆鴻篇。全書綜合運用傳、論、述、證的方法,熔史料、詩筆、議論于一爐,探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傳奇的一生,特別是其與大學者錢謙益之間的姻緣糾葛。同時考察了存亡之時士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人生選擇,展現了明末清初社會形態(tài)與思想文化之變遷,充滿了家國興亡之感。
《大地上的歌吟:趙德發(fā)創(chuàng)作評傳》深刻揭示了趙德發(fā)作品所蘊含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守望精神,指出其長篇小說農民三部曲《繾綣與決絕》《君子夢》《青煙或白霧》,文化姊妹篇《雙手合十》《乾道坤道》,以及《人類世》和《經山!返茸髌烦錆M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憂思,展示了趙德發(fā)具有的濃厚的赤子情懷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他用廣闊
五代時期的女性,有著怎樣的家庭地位?本書立足32幀女性墓志碑文,結合史書等百種以上的史料,通過探討墓志筆法與史學方法、社會流動和文武交流、世變下的婦女角色,藉以觀察五代至北宋社會家庭史的連續(xù)和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五代女性男尊女卑無所作為的固有認識。書中窮盡挖掘墓志碑文里的信息將成為研究家庭史和社會史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