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體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是在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guī)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并各有典型例字!额侒w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是一本較為完整、實用的法帖,更對后世書者影響巨大,不僅適于初學書者臨習,也可供書法愛
孫過庭的《書譜》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論,內容廣博宏富,涉及中國書學各個重要方面,且見解精辟獨到,揭示出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及許多重要規(guī)律,從而成為我國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質的著述,標志著中國書學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輝煌的階段。《唐·孫過庭書譜解析與圖文互證》通過古代遺存圖文資料與研究文獻的互證,研究圖像與
李陽冰(生卒年不詳),約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少溫,漢族,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后身。甚至被后人稱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独铌柋瓡ё治/歷代碑帖經(jīng)典原帖彩色放大本》收錄了李陽冰的篆書作品以供書法愛好者賞析。
《李璧墓志/歷代碑帖經(jīng)典原帖彩色放大本》書法雄強茂密,獨樹一幟。楊震方《碑帖敘錄》評曰:書法峭勁,極似《張猛龍碑》,而兼有《司馬景和》之縱逸,可為習北魏楷書者范本。
陸柬之,初唐著名書法家虞世南外甥。其書初學虞世南,后學“二王”,與歐陽詢、褚遂良齊名!段馁x》,無款,傳為陸柬之所書。紙本行書,據(jù)《石渠寶笈》載:縱八寸、橫一丈一尺一寸。一百四十四行,凡一千六百六十八字。元代揭傒斯跋曰:“唐人法書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袁安碑》全稱《漢司徒袁安碑》,篆書,永元四年(92)立,明萬歷年間出土,因移置于廟中作供案,而將碑刻字面朝下,故一直未為人知,于一九二九年在河南偃師辛家村被發(fā)現(xiàn)。碑字除下部殘損一列外,基本清晰完好,十行,每行原十六字,今每行皆缺損一字。《袁敞碑》,元初四年(117)立,于一九二二年同在河南偃師出土,已殘。
李陽冰(生卒年不詳),約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少溫,漢族,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一說合州(今重慶合川)人(見《一統(tǒng)志》)。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他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他所書寫的篆書,“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后身!鄙踔帘缓笕朔Q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吨t卦碑》是李陽冰在
張旭,工詩書,精通楷法。草書極為知名,與李白詩、裴昊劍舞并稱三杰。宋代蘇軾評曰: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tài)自足,號為神逸!豆旁娝奶,墨跡本。無款。明代董其昌始定為張旭書。五色箋。草書。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明代豐道生跋: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董其昌跋:有懸崖墜石,急雨旋風之勢。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梢哉f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墻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
智永,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書圣王羲之七世孫,第五子王徽之后代。智永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他傳“永字八法”,為后代楷書立下典范。所臨《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廣為分發(fā),影響遠及日本。即使現(xiàn)在,依然是書法學習的經(jīng)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