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受邀來訪進行了跟蹤報道,內(nèi)容包括訪問團的南京、北京、上海之旅,兩岸兩會協(xié)商和社會各界反響。
《燕園視線》是一本圖文并茂,獻給北京大學的書。書中記錄了18位北大校友的成長故事。他們都曾與一所校園媒體——北大電視臺,結下不解之緣?梢哉f,北大電視臺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每個人的人生道路的選擇。無論離開這個校園多久,北京大學和北大電視臺都是他們值得想念的地方。無論曾經(jīng)在這個校園里待過多久,精神獨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天歌:走近中國火箭的搖籃》以激情進涌、氣勢磅礴的紀實性文學筆力,講述了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保密之網(wǎng)籠罩的中國導彈、運載火箭的研制故事。披露了代號“1059”的中國一枚導彈、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fā)射遠程運載火箭、一次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內(nèi)幕;頌揚了世人矚目的兩彈結合創(chuàng)造的世界“速度”的神話;彰顯了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fā)射國外衛(wèi)星、
《中國海軍航空兵征戰(zhàn)紀實:轟炸機群緊急出動》主要包括威鎮(zhèn)東南沿海領空、蒼穹寫風流、熱血灑長空、創(chuàng)造?掌孥E等內(nèi)容。
本書是樂黛云教授60年北大生涯的追憶,也可以看作關于自己與北大的自敘傳。她用富有感情的語言追憶了與自己生命相依的北大生活、讀書、求學、治學、師友。作者從1948年進入北大生活開始寫起,寫了整整60年的北大記憶:有解放前老北大四院與沙灘的激情革命,有未名湖畔五六十年代改變命運的“斗爭”,有80年代從北大遠游的求學與訪問:
本書以紀實文學作家的視角對“9·11”之后處于非常時期的美國,作了生動、翔實又充滿細節(jié)、花絮的記述,又對“9·11”之后的美國和世界格局做了分析。
《范長江與青記》介紹了范長江同志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經(jīng)歷,涉及1935年至1941年這六年中的人和事,重點是他《大公報》、“青記”、“國新社”、《華商報》時期的活動。這個時期和他共事過的同志和朋友很多。我們盡可能將其中曾經(jīng)密切接觸過的人的資料收集起來。還有些同志在1941年之前并未和范長江在一起工作,但都是“青記”的會員
《袁庚傳:1978-1984改革現(xiàn)場》講述的是1978年底,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在李先念劃撥的寶安縣蛇口半島(現(xiàn)深圳市南山區(qū)轄內(nèi))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堅持破冰之旅。創(chuàng)建蛇口工韭區(qū),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人。在蛇口,他以“大不了回秦城監(jiān)獄去”的大無畏精神,敢于沖破思想牢籠,在荊棘叢中殺出了—條血路,響
袁庚,改革開放的馬前卒。1961年任中央調查部一局副局長,曾破獲轟動世界的國民黨謀劃暗殺劉少奇的“湘江案”。1975年10月,他調任交通部外事局副局長,受部長葉飛委派調查招商局經(jīng)營狀況。完成調查后,他寫了一份請示報告,他在報告中所提的建議成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具體內(nèi)容。1978年底,時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
《老書新刊:人鬼雜居的北平市》是董魯安(于力)同志于一九四二年剛到解放區(qū)時所寫的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者以耳聞目睹的大量事實,深刻揭露了日寇和漢奸在北京(當時叫北平)所犯下的種種罪行,熱情地歌頌了北平人民愛國主義的英雄行為。當時曾在《晉察冀日報》上連載,以后又被延安的《解放日報》部分轉載,受到當時解放區(qū)和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