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故事》是我社重點套系《百讀不厭的經(jīng)典故事》中的一本,主要面向于青少年讀者。這本書既忠于書法史,又有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語言生動活潑,故事情節(jié)頗有趣味。選錄有王羲之《蘭亭雅集》、李白《以詩賜名》、蘇軾《書字酬醫(yī)》,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于一體,可以讓青少年了解書法史中的人物,也可作為學寫記敘文的好范本。
本套叢書集字字帖系列,書體包括簡帛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從歷代碑帖中選取代表性書家,匯成楹聯(lián)、詩詞、經(jīng)典作品集,適合已有臨帖基礎,尚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讀者使用。本書尊重原帖原字,通過電腦圖像處理技術,將字在大小重輕傾側等方面做到上下貫通、左右呼應,為讀者創(chuàng)作時提供參考藍本。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
本叢書收入清代中后期著名書家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徐三庚、何紹基、胡澍、趙之謙、吳大澂、吳昌碩等人的篆書作品,其中鄧石如、吳讓之各5件,趙之謙3件,徐三庚2件,楊沂孫、何紹基、胡澍、吳大澂、吳昌碩各1件,計20件,本叢書具代表性、成系統(tǒng)。全書四色彩印,精美高古。本叢書期冀以篆書的沉雄挺拔來豐富漢字書法的用筆技巧,帶動
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書法的發(fā)展既依托漢字字體的演進,但又有自身更為復雜的演變軌跡,尤其是楷書系統(tǒng)的形成與成熟在書法史上占據(jù)根本性的地位與決定性的影響,以此為依據(jù),把中國書法史分為前楷書系統(tǒng)階段、楷書系統(tǒng)階段、楷書系統(tǒng)變異階段和書法譜系變革階段,其中楷書系統(tǒng)階段又分為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前期楷書系統(tǒng)階段和以顏真卿、柳公權為
這是一本由書畫家、書法教授寫給普通讀者的書法欣賞入門書。書中沒有晦澀的理論,我們大可以一顆頑童的心在筆墨紙硯之間旅行。字體與文化有什么關系?什么是中國紙的“人情味”?中國書法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家?初學者應該注意什么?在哪里能親眼看到偉大的書法真跡?……作者李蕭錕用他輕快而不失典雅的筆調,為你解讀中國書法的妙處。這本書分
《視覺傳達中的文字符號研究及其具體運用》對視覺傳達中的文字符號及其具體運用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文字符號研究中的漢字字體設計、文字符號研究中的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字體設計的表現(xiàn)要素、字體版式設計、創(chuàng)意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字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等。本書所體現(xiàn)的內(nèi)容完整、豐富,傳承創(chuàng)新、結構布局合理,與
霍亂中父母雙亡的瑪麗一夜之間變成孤兒,被從印度送往英國約克郡克萊文姑父的莊園生活。她在知更鳥的指引下找到了塵封已久的秘密花園的鑰匙。孤獨的瑪麗開始嘗試在莊園里尋找自己的樂趣。在好奇心的引領下,瑪麗又結識了憂郁悲觀的少爺柯林,最終以自己的樂觀感染了柯林,幫助他戰(zhàn)勝了”心魔”,贏回了久違的父愛。
許麟廬翰札·致弟子王少石
該書收錄近3000個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作為字頭。字頭處附列相應的拼音、繁體字、異體字以及簡要釋義。字頭下匯集該字的名家隸書書例,書例下方依次標注朝代、作者及出處。全書采取橫式排列,正文前有漢語拼音音節(jié)索引和筆畫索引,方便讀者檢索查閱,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很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