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圖鑒的形式介紹了常見水生植物的外形特征、地域適應性、種植環(huán)境、觀賞價值等內容,海量高清彩色大圖,圖文并茂,讓讀者看到實物時一目了然,可以讓零基礎讀者輕松辨識各種常見水生植物,也可供從事園林應用、植物栽培、園林設計的人員參考使用。本書由水生植物領域專家撰寫,四色全彩,圖文并茂,版式精簡雅致,將專業(yè)知識融入精美插圖,
本書記述了我國海產紅藻門真紅藻綱中的三個目—孢石藻目、珊瑚藻目和無節(jié)珊瑚藻目,包括4科,9亞科,16屬53種,每個物種均有形態(tài)和構造描述、產地、習性和分布,并附有繪制線圖及顯微照相構造圖106幅,外形圖版5面。本冊在中文版本內容基礎上,吸收**研究成果,采用國際**分類系統(tǒng)編排。與中文版相比,增加了2目,2科,3亞科共
本書選擇黔中地區(qū)典型的多山城市--貴陽市中心城區(qū)為研究區(qū),選擇了鑲嵌于貴陽市中心城區(qū)建成區(qū)的81座城市遺存山體,每座山體按坡向與坡位組合方式設置12個樣點(部分小山體或山體被開挖的山體樣點數為8),于2019年至2021年開展了城市遺存山體植物多樣性的樣地調查。獲取多期研究遙感影像解析了城市景觀格局動態(tài)地城市遺存山體時
本書收集了200余種濕地應用型植物,每一種濕地植物均配有其主要生長特性的圖片2-3張,以便于讀者辨識;全書還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觀賞價值、園林應用等方面進行簡要的描述,本書圖文并茂,內容淺顯,通俗易懂,為讀者的閱讀和理解提供便利。
本書用優(yōu)美詩意、簡單易懂的文字,通過講述植物生命循環(huán)的過程,分別介紹了植物多種多樣的種子、葉子、花、果實、根、莖。另外,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是如何為全身輸送營養(yǎng)的。馬澤爾的插畫細膩、準確地描繪了許多種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并與文字完美結合,讓小讀者領略到植物的美。
本書分為六章:認識植物、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繁衍、植物的蹤跡、植物的價值、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對課堂教學進行校本化拓展,從宏觀到微觀認識身邊的植物,遵循生命規(guī)律從植物的生長深入繁殖,最后回歸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探討植物的價值。本書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立足于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和真實的課堂素養(yǎng)教育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探索
本書在前期校園植物調研的基礎上,參考了目前最新的植物分類系統(tǒng),分區(qū)介紹了求實校園9個區(qū)域的153種植物,每種都有植物分類系統(tǒng)位置、拉丁學名、簡要的描述和識別特征及種植或觀賞區(qū)域。每種植物都附有2~5幅圖片,這些圖片都是學校老師們在校園內實地拍攝的。全書結構清晰,圖文并茂,內容簡明,行文流暢,可讀性較強,體現了較好的科學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相互關系、揭示植物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是高等院校植物生產類和生物科學類各專業(yè)學生的必修專業(yè)基礎課。植物生理學實驗是植物生理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加深學生植物生理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理和實驗原理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近年來,隨著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和分子
"植物大數據技術是植物學領域基于生物大數據挖掘的生物信息學前沿領域,是作物智能育種的基礎。本書將重點講述植物領域生物大數據挖掘的前沿理論、發(fā)展方向與技能,介紹生物大數據的最新技術方法,特別是農業(yè)植物領域中生物大數據挖掘中常用的關鍵技術及分析流程,包括植物基因組大數據、轉錄組大數據、蛋白質組大數據、表觀組大數據、代謝組大
本實驗教材系統(tǒng)介紹了植物生物質主要組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淀粉、植物油脂等的分離及其轉化為能源、材料及化學品的實驗原理和實驗技術,囊括實驗室安全教育、實驗基礎理論知識、實操性實驗等多方面內容,注重植物生物質組分分離原理的應用及植物生物質組分轉化實驗的可操作性,并與實際生產過程相聯系,涉及的分離方法及轉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