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在人心》以一位優(yōu)秀作家對社會、民生的質(zhì)樸愛心和草根情懷,以作家、軍人、家鄉(xiāng)人的三重身份,深刻地揭示了汶川大地震對于人心的震撼與重創(chuàng);真實地講述了大地震如何粉碎、歷煉、重鑄人心、人性、人情和人品的諸多感人故事。作者是著名軍旅作家,魯迅文學獎“三連冠”得主,曾以書寫中國“航天文學”而享譽文壇。汶川大地震爆發(fā)后,作者三
陳布雷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很特殊的人物。蔣介石譽他為.“當代完入”,國民黨人對他交口稱贊,中共授予他愛國人士抗戰(zhàn)勝利紀念勛章。他一九二七年加入國民黨,受到蔣介石特殊的尊重、賞識和厚待,使他深感知遇之恩,遂以一枝如椽大筆聽命于蔣。他以“文膽”與激情蜚聲世間卻能恪盡職守,他身居要職卻非為所愿而不越雷池,他鄙薄政治、痛恨腐敗能
《風雨過嶺南》共收集l90多篇新聞稿,時間跨度較長。在我的記者生涯中,除去最初五年(1969年6月份之前五年間的新聞全部散失),最后四年(1995年以后坐辦公室),其中25年間新華社播發(fā)我所采寫的新聞稿,基本上都編進這套叢書里了。這本書里收集的新聞稿挺有意思,既有長篇大論,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位置,并配上社論或
《抹不掉的墨痕》收集評述性新聞和通訊特寫60多篇。其中,寫于改革開放前后的占絕大部分篇幅。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紛繁的社會現(xiàn)象錯綜復(fù)雜,新舊思想觀念的較量相當尖銳。這些作品,都從一個側(cè)面記錄了歷史的進程,是抹不掉的墨痕。
《獄警雜記》作者是一位從事罪犯改造20年的監(jiān)獄警察,見過無數(shù)犯人,其中有一些,給他說過“事兒”,讓他震驚,使他難忘。他在目睹罪犯改造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犯人改造的艱難和犯罪給家庭帶來的痛苦。于是,工作之余,他把這些“事兒”如實記錄下來了,他并未想到出版,更不是為了發(fā)表,而只為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觸犯國法,免受牢獄之苦。作
《柳萌自選集(套裝共3冊)》包括《老柳村言(隨筆雜文卷)》、《年光歲影(散文卷)》、《空谷回聲(紀實文學卷)》。柳萌是位老編輯、老作家。一生經(jīng)歷坎坷、艱辛,他的作品大都結(jié)合個人經(jīng)歷,講述人生感悟、文壇往事、人間世情。坦誠面對讀者講真話,語言平實,思想深邃,是柳萌作品的顯著特點。多位文學評論家認為,柳萌是個有責任感的作家
自2013年以來,《告別未名湖北大老五屆行跡》一書已出版兩集,在老五屆中引起強烈共鳴,被認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意義,抒發(fā)了全國幾十萬老五屆的共同心聲。本書是第三集。它延續(xù)了前兩集的編輯宗旨、選文標準,如實記錄了北大老五屆昨天的腳步和今天的思考。這些刻骨銘心的故事,值得一讀。 老五屆的行跡主要是在文革這一大環(huán)
本書主人公陸惠芳是生產(chǎn)制造電磁線產(chǎn)品的中國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之一——上海申茂電磁線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惠芳出生在上海市南匯縣瓦屑鎮(zhèn)平橋村的一個幾近赤貧的農(nóng)村家庭,自幼飽嘗了生活的苦難。但她天賦聰明好學、勤勞刻苦,且充滿著自強不息、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和勇往直前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同時她做人正直誠信、一片真情,行事沉穩(wěn)持重、一步一個腳印!
第二屆海峽論壇紀實
百年津浦,幾多滄桑。沿途搖曳多姿的老車站、老廠房、老水塔、老水井,向你傳遞往日的訊息;設(shè)計者的匠心,筑路者的艱辛,兵事匪事軼事,風花雪月,國恨家仇,在這個天然的舞臺展演。本書以史料為基礎(chǔ),輔以200多幅圖片,力求真實而生動地講述歷史,從博物館檔案館和收藏者手里淘來的老照片更是彌足珍貴,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