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唐人摹蘭亭序六種:一、舊題馮承素所摹“神龍本”,因其前后騎縫處有唐中宗年號(hào)“神龍”半印得名,為乾隆內(nèi)府“蘭亭八柱”第三本,藏故宮博物院。二、傳歐陽詢所臨《蘭亭序》存定州定武軍庫,后摹刻上石,稱“定武本”,為諸多《蘭亭敘》刻本之最。
《行書/人美書譜》為《人美書譜》行書卷系列叢書第二卷,具體包括:《摹王義之蘭亭敘六種》《諸賢臨蘭亭敘三種》《名家墨跡》《柳公權(quán)蘭亭詩》《李邕李思訓(xùn)碑(宋拓集萃本)》等。全書四色印刷,精校顏色,力求還原拓本原貌。部分碑帖還在后附有局部放大版本,供讀者臨習(xí)參考。
《行書/人美書譜》為《人美書譜》行書卷系列叢書第三卷,具體包括:《歐陽詢·行書九帖》《歐陽詢·行書千字文》《陸柬之·文賦》《顏真卿·爭(zhēng)座位帖》《顏真卿·祭侄文稿》《顏真卿·祭伯文稿》《顏真卿·行書二帖》等。全書四色印刷,精校顏色,力求還原拓本原貌。部分碑帖還在后附有局部放大版本,供讀者臨習(xí)參考。
《行書/人美書譜》為《人美書譜》行書卷系列叢書一卷,具體包括:《王羲之行書叢帖(寶晉齋法帖本)》《集王字圣教序三種》《摹王羲之蘭亭敘六種》《晉、唐名家墨跡》等。全書四色印刷,精校顏色,力求還原拓本原貌。部分碑帖還在后附有局部放大版本,供讀者臨習(xí)參考。
《寶晉齋法帖》十卷,北宋米芾原輯,南宋曹之格增補(bǔ)。一至五卷,除謝安《八月五日帖》(又名《告淵朗帖》)外,余均為王羲之書;第六、七兩卷,為王獻(xiàn)之書;第八卷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渙之書;第九、十兩卷為米氏父子書。本書所收《寶晉齋法帖》第三卷和第五卷《晉右軍王羲之書》,許多是《淳化閣帖》中未有收錄的王羲之墨跡,在此放出
《晉集王字圣教序三種(附:集王字興福寺碑)/人美書譜》收集字圣教序三種:日本東京三井紀(jì)念美術(shù)館所藏宋拓本、日本三井文庫所藏宋拓本(劉鐵云藏本)、天津博物館藏“墨皇本”!杜d福寺碑》于開元九年(七二一)立于長(zhǎng)安(今陜西西安),由僧人大雅集王羲之行書而成,徐思忠等刻字。亦是史上集王字的名作。
陸柬之,唐吳人。武周時(shí)期宰相陸元方的伯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張旭的外祖父。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議郎。以書專家,少學(xué)舅氏,而世南學(xué)于永禪師,皆有禮法。柬之與歐、渚齊名,隸行入妙,草入能!段馁x》為紙本墨跡卷,是初唐時(shí)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全書144行,1658字,字體以正、行為主,間參草字
李建中(九四五—一〇一三),字得中,自號(hào)巖夫民伯。漢族,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北宋書法家。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臺(tái)等職。人稱“李西臺(tái)”。李建中書得歐陽詢法,遒勁淳厚。行筆尤工,多構(gòu)新體;草隸篆籀亦妙,人多以為楷模。擅草、隸、篆、籀、八分等書體,多構(gòu)新體,師法顏真卿及魏晉書風(fēng)。其書筆致豐腴肥厚,
蔡襄,字君謨。北宋書法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與蘇軾、黃庭堅(jiān)和米芾并稱宋“四大家”。擅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北宋皇祐二年(一〇五〇),蔡襄罷福建轉(zhuǎn)運(yùn)使,召還汴京修起居注,遂從福州一路北行!侗彼尾滔遄詴/人美書譜》收錄了他的書法作品。
蘇軾(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字子瞻,號(hào)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厘米,橫306.3厘米,前後總計(jì)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跡中字?jǐn)?shù)多者。 《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