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如何寫好國有企業(yè)新聞稿件為主題,集作者十余年工作經驗精華,從實踐層面闡釋了企業(yè)新聞宣傳稿件寫作方法與思路。全書四個篇章分別介紹了企業(yè)新聞功能、職能與撰寫基本要求;寫什么、怎么寫企業(yè)新聞;如何拓展寫作思路,提升企業(yè)新聞質量;如何以企業(yè)新聞提升企業(yè)形象、企業(yè)品牌,宣傳企業(yè)文化、理念,實現企業(yè)新聞價值等方面的問題。讓中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應用型本科規(guī)劃教材,以新華社評出的年度國內外十大新聞及相關新聞為編寫素材,著重反映當代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及世界和平、發(fā)展、合作與共贏的歷史潮流。教材第1冊出版于2017年,銷售量達3200冊;第2冊出版于2019年,銷售量達1900冊,即年均教材使用量約1000冊,三年內共計可達
本書主要通過全面梳理晚清民國時期報業(yè)經營與管理的實踐活動及理論研究的有關文獻史料,試圖以美國“管理學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依據,從報業(yè)生產管理、發(fā)行管理、廣告管理、人事管理、組織管理與財務管理等報業(yè)企業(yè)內部管理方面系統(tǒng)梳理與建構晚清民國時期報業(yè)企業(yè)微觀科學管理的思想體系。
本書共分為:1.百佳新聞工作者評選的背景及條件;2.堅守新聞報道初心,攻堅克難鼓與呼;3.堅持真實性,經得起黨性考驗;4.堅銳預見性,力求超前報道;5堅定辯證的思維,矛盾式的寫法;6.春秋的筆法,散文式的風格;7.居高臨下、縱橫開闔寫人物;8.深入底層識真相,身臨其境融情景;9.事件面前均平等,勇為人先搶新聞;10.創(chuàng)
本書是一本關于融媒體時代圍繞編輯素養(yǎng)提升路徑展開探索的圖書。作者將自己多年來從事國際新聞報道和駐外記者的經驗、體會,提綱挈領地歸納起來,為那些有志于從事國際新聞報道的年輕人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理念,以期能夠達到引領“入門”的目的,是當今新聞采訪寫作教學、研究領域一本頗有特色的論著。
本書以范敬宜新聞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史論結合、述而有評為方法原則,著眼于新聞政治、新聞文化、新聞實務和新聞教育四個方面,對范敬宜新聞思想展開了分析、歸納、提煉和評述。范敬宜新聞思想的主要貢獻可以概括為“五觀四講三貼近”: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觀、文化觀、國際觀、人才觀”為主導理念,以“講政治,講事實,講文化,講創(chuàng)
本書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了新聞真實,并集中解決了有關新聞真實的三個關鍵問題:新聞真實指的是什么?為何需要新聞真實?如何更好地追求新聞真實?即新聞真實的內涵(是什么)、意義(為什么)和實現(怎么辦)問題。本書表明,在傳播盈余和智能化媒介背景下,“真相”的概念沒有消亡,但其意義正變得日趨復雜,不再那么教條和絕對。這一思維方式
本書在實地走訪并調研上海國際傳播主流媒體的基礎上,對上海新型主流媒體的國際傳播機制進行研究,同時對國際、國內新型主流媒體分別展開機制分析與經驗借鑒的比較研究,為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提供對策建議。
本書為新聞傳播學相關學術研究專著,立足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6)的歷史背景,以新聞宣傳實踐為整體,借助馬克思主義新聞宣傳理論等跨學科理論方法所提供的多維學術視野,從理論上勾勒、揭示新中國成立初期新聞宣傳的特征、規(guī)律、經驗、局限,并基于對新中國初期新聞宣傳的實踐與理論分析,具體從頂層設計、內容體系、機構與隊伍、渠
該書系新聞學研究專著。當前,以新聞海報為代表的新聞產品表征著融媒體語境下的新聞生產機制,其既具有新聞圖像的普遍共性與海報文本的媒介個性,也展現出新聞生產的一般規(guī)律與文體融創(chuàng)的特殊邏輯。全書將新聞海報的生產與傳播流程作為研究重點,按照新聞生產主體-新聞產品-新聞消費者的流通路徑,對接傳播主體-信息-受眾的大眾傳播基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