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作為姓氏發(fā)祥地或中興地,寓有宗族徽號,帶有歷史印記,對本姓氏具有特殊意義。任何人看到自己的郡望,便明白自己來自何方。郡望又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是一筆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本書選擇中國歷史上有代表性的40個姓氏郡望加以介紹,圖文并茂,史論結合,亦莊亦諧,深入淺出,既普及人文知識,又為游子尋根提供線索。
本書為日本魯迅研究學者丸尾常喜撰寫的魯迅傳記,結合魯迅的原著文本和生活軌跡展現(xiàn)了魯迅一生為國家、為民族甘于奉獻的精神和形象。全書共分九章,以魯迅生平移動軌跡為章節(jié),沿紹興—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敘述魯迅生平及思想文學的變遷,對魯迅各個時期的重點作品等進行了具體分析。同時,書中也介紹了魯迅所處時
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只是懶的表現(xiàn)。其實拖延是一種心理,它也不是今天才出現(xiàn)的問題,它的歷史和人類歷史一樣長久,你了解的著名作家、科學家甚至幾十幾百年前的名人都拖延。本書意在闡述拖延癥一現(xiàn)象正當和合理性,意在反駁大眾對拖延癥患者的偏見和譴責,并指出大部分人都會拖延。他引經(jīng)據(jù)典地寫出"拖延”一詞的起源,又博古通今地介紹了很多文
本書通過鮑蕙蕎的訪談我們可以了解到音樂家們的成長過程、他們的藝術生涯、他們對待生活和藝術的態(tài)度,了解到藝術家們的奮斗精神和毅力,他們對待挫折的堅強意志。作為同行,鮑蕙蕎還問了一些有關鋼琴演奏風格和鋼琴教學方面的問題,特別想了解專家們對我國鋼琴學生演奏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而一些外國專家很坦率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鮑蕙蕎的訪談
中國人都有姓,但未必都知道自己姓的來源。作者查閱眾多文獻,考證大量史料,考察從上古時代到現(xiàn)在姓與氏的演變過程,分析各個姓與氏誕生情況,姓的起源、祖先、遷徙方向和分布位置,重點介紹了幾大姓的衍生過程和結果,以及各個姓的文化內(nèi)涵、歷史典故,歷目前的代表人物,進而編輯成書。在書中,作者又分析中國幾大姓氏起名的依據(jù)和原因,介紹
本書介紹了22個科學家的生平事跡,主要以故事的形式介紹所選化學家們的科學研究過程以及取得的科技成就,讓孩子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認同科學是人類生存發(fā)展所必須的。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讀者了解這些科學家熱愛化學、投身化學事業(yè)的精神及其光輝的人生經(jīng)歷。希望這本書可以讓青少年從他們的故事中獲得力量,并以他們?yōu)閷W習的榜樣和目標,
本書擷取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前后,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爭勝利,終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蛻變,在這過程中不同歷史時期曾給予我們各種真誠幫助、支持,甚至投身其中付出生命的12位國際友人,以傳記形式呈現(xiàn),通過回顧和挖掘背后鮮為人知、偉大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再現(xiàn)黨從創(chuàng)建,由少至多、由弱變強的曲折、坎坷、艱辛而又光輝的
本書稿是上海東方電視臺名牌欄目《可凡傾聽》2020年訪談節(jié)目精選本,共收入李蘭娟、鐘南山、蔡少芬、馬伯庸、樊登、杜淳、廖昌永、王琳、李若彤、譚卓、呂燕、李誕等文化藝術界名人訪談25篇。《可凡傾聽》欄目是一檔以傳播精英文化為主旨的文化名人訪談類節(jié)目,主持人曹可凡以自己的知性和風趣,傾聽智者的聲音,用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引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被稱為三大英雄傳記,也稱巨人三傳。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深度描述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
張佐臣(1906~1927年),化名張鵬、張人杰,浙江平湖人。早年在上海日商大康紗廠做工。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次年滬西日商紗廠二月大罷工時,張在滬東發(fā)動日商紗廠工人支援,迫使日商接受談判,簽訂協(xié)議。張是6名工人談判代表之一,努力交涉營救被捕的領導者鄧中夏、孫良惠、戴器吉,迫使當局釋放。1925年5月1日,張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