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儒家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編《儒家文明論壇》的第二期。由山東大學顏炳罡教授主持,負責組稿。儒家學說經(jīng)歷代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學的發(fā)展和傳承,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
《孝經(jīng)》指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孝”置于“天之經(jīng),地之義”的高度,是古代以“忠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的集中體現(xiàn)。《孝經(jīng)譯注》通過周詳淺近的解說和清新雅致的譯文,準確傳達出原著的精神。
本稿件內(nèi)含文章的種類不一,有錄音整理的對話論壇研討稿,有論文稿,有研究綜述稿件,有專題研究文獻目錄索引稿件。內(nèi)容主要是針對儒學的研究,涵蓋有方法論、文化、文獻、經(jīng)學、比較學。還有學術動態(tài)和文獻綜述的介紹。從內(nèi)容涵蓋的古今中外,到研究方向的百花齊放是相對比較全面的一本研究集刊。
《子藏·道家部·抱樸子卷》共收書四十六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二十四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録目前所知有關《抱樸子》白文本、節(jié)選本、?北、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集《抱樸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子藏·道家部·抱樸子卷》集歷代《抱樸子》傳本、研究著作、批校本等之大成,在《子藏》“求全且精”編纂原則的指導下,注重從總體上反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規(guī)模宏大,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是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nóng)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本書在每段原文后附有譯文,幫助讀者理解和研究。此書的出版對我們了解戰(zhàn)國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分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春秋、禮記九卷,主要內(nèi)容包括: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等。
本書精選了“四書五經(jīng)”中的精華內(nèi)容,增加注音、注釋、譯文等輔助性項目,掃清字、詞、句等閱讀障礙。內(nèi)容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jīng)、尚書等章節(jié)。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論語》原文,是對《論語》全文的解讀;第二部分為孔子生平,是對孔子一生經(jīng)歷的概述;第三部分為《論語》中重要人物的介紹,對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論語》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進行介紹。
本書對原著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上篇老子,概括為道經(jīng)、德經(jīng)兩個部分;下篇莊子,概括為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
《論語》、《中庸》、《大學》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四書”中重要的三部儒家經(jīng)典,這些經(jīng)典中蘊含了華夏先哲的智慧,記述了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本書增加了注釋、譯文等輔助性項目,為讀者掃除字、詞、句等閱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