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權衡》十七卷,宋劉敞撰。劉敞重視經文,以經評傳,十七卷內容都是圍繞《春秋》經文來辨析《左氏》《公羊》《穀梁》三傳之訛誤、評判三家之短長。其議論順序上則是先《左氏》,次《公羊》,而后《穀梁》;其章節(jié)安排上則是《左氏》七卷,《公羊》六卷,《穀梁》四卷。在評議《左氏》及《公羊》時,劉敞不僅以經評傳,同時也對《左氏》杜預
本書是近代國學文獻匯編的第五輯。近代以來,有關“國學”的討論甚囂塵上,本書收錄近代以來期刊文章近千篇。近代以來,期刊一直是國學論戰(zhàn)為主要陣地。通過對近代以來,國學期刊文章的整理,意在探討在當時的語境下,國學發(fā)展的趨勢,為近代國學的演變厘清脈絡,為時下的國學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作者桑兵,教授,長江學者。關注晚清民國的政治
本書共分為六個篇章:愛國篇、誠信篇、修身篇、立志篇、治學篇、立業(yè)篇;每篇都分為兩個小節(jié),第一節(jié)主要節(jié)選了與該篇主題相關的經典詩文,第二節(jié)為與該篇主題相關的經典小故事,列舉中國古代先賢志士的優(yōu)秀事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書為《浙學未刊稿叢編》(第二輯)所收圖書的圖錄,每種書選卷端或序跋頁,第二輯以人為單位專題出版,便于梳理學術脈絡及思想變遷,網羅來集之、朱駿聲、管庭芬、王繼香、姚燮、平步青、陶方琦和陶濬宣八人未出版稿抄本四百六十余種。選目主要原則為:國家和省珍貴古籍優(yōu)先選入原則,將第一批至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中浙江圖書館藏未刊印過的稿
本書是一部通俗類國學典籍解讀作品。本書結合中國古代歷史上大量有趣、有料的故事,以新觀念加以解讀,闡明了為人處世中的進退之道,以期能讓當今大眾有所悟、有所得,從而過上更美好的人生。本書從通史和國學中汲取智慧,將《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商君書》《孫子兵法》《論語》《孟子》《小窗幽記》《增廣賢文》等典籍中的為人處世之道進行
本套叢書是季羨林親定自選集,是作者晚年在醫(yī)院療養(yǎng)期間親自編選的作品集。文集收錄了作者在各個人生階段的代表作品,涵蓋散文、隨筆、游記、回憶錄、日記、學術著述等,集中體現(xiàn)了季老的治學之志、文章之風和人格之美!都玖w林談國學》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所寫有關國學的精彩文章,從“國學漫談”,到國學的范圍,再到國學的重要性,通過引證
本書為研究廖平的專門學術著作。作者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切入視角探究廖平的經學與思想。廖平以研究經學、實踐孔子之道為本愿,思考如何讓孔子走入當下的世界,以經典規(guī)劃中國與世界的秩序。本書從兩個層面切入探討,首先是廖平如何重新定位中國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如何用孔經重構世界秩序,其次是廖平的學術所表現(xiàn)的時代性。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廖平
本書作為一本普及讀本,為確保其系統(tǒng)性,選入《弟子規(gu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種蒙學經典以及《孝經》《論語》《大學》《中庸》和《道德經》等八種國學經典。
《中國經學》第三十四輯,在“經學義理”“經學文獻”“經學歷史”“經學人物”等欄目下,匯集了曹景年《正經與兼經:儒家經書的二元結構及其歷史衍變》、黃永其《“興起廢墜”與“制作之助”——論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的性質及編修原則》、徐淵《談談以青銅器銘文研究兩周禮典的幾個誤區(qū)》、劉禹彤《漢代〈春秋〉學中的元與氣》等15篇專門研
元明清時期,蒙漢民族間交融最為密切且逐步走向深化。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寫作漢語詩文,以詩文集或散見于別集的形式給后世留下了豐富的蒙漢文學交融文獻;诂F(xiàn)存的諸多未加系統(tǒng)整理的文獻資料和長久以來對此研究領域的深入探索,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米彥青老師,于2016年申請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