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八輯)》收入的論文跨度較廣,甲骨、金文、楚簡、秦漢簡、晉律都有涉及,對出土法律文獻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論題多有反映,豐富了法制史研究的內(nèi)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第八屆“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17家海內(nèi)外高
本書以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形制、經(jīng)變壁畫以及主尊塑像等藝術遺存為直接研究對象來討論公元6-11世紀佛寺院落的空間布局特征,結合漢地佛寺遺跡及有關歷史文獻,重點關注佛寺院落的殿閣配置、空間關系與空間組合三方面。
2013年10~12月,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淄博市文物局、淄川區(qū)文物事業(yè)管理局對淄博市興利公司廠房內(nèi)渭頭河窯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窯址中有許多遺跡,包括水井2口、石碾2盤、泥漿池4個、晾泥池3個、沉淀池3個、制作間2棟、窯爐3座以及料缸、水渠若干等。同時,窯址出土了大量瓷器、窯具標本。報告對各種遺跡進行了較為翔實
新街遺址位于陜西省藍田縣華胥鎮(zhèn)卞家寨村西南,坐落于灞河東岸二級臺塬之上,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四周古遺址密集,西北方10多公里處即為著名的西安半坡遺址,而西安老牛坡遺址更是緊鄰其西北,兩者隔沙河溝而相望。2009年到2010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600
本書通過對蜀學與經(jīng)學相結合的發(fā)展脈絡,巴蜀哲學的特色,巴蜀哲學對中國哲學發(fā)展的貢獻,蜀漢經(jīng)學發(fā)展的趨勢、特點和歷史地位,以及對巴蜀哲學與文化各個歷史發(fā)展階段人物思想的梳理,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探討了巴蜀哲學與文化的價值與特質,巴蜀地域文化與時代思潮的互涵互動及其意義。客觀地概括并總結了巴蜀哲學與文化的特點包括:以儒為本,融會
火焰山腳下驚現(xiàn)上千座古墓!歷經(jīng)千年的精致豎琴、神秘的帶孔顱骨以及至今依然綠色的植物又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讓我們走近這些龐大的墓群,探尋古人類的奇妙生活。
秦始皇的陵墓有怎樣的傳奇故事?曹操墓里怎會囤積大量兵器?馬王堆千年不腐的美麗女尸究竟是誰?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次精彩的探險之旅!
《古瓷之謎/考古發(fā)現(xiàn)之旅》闡述了自原始社會到清朝的中國古瓷之謎,涵蓋了中國彩陶、古代俑塑藝術、五彩雅陶、哥窯、秘色瓷、龍泉青瓷等多方面的歷史故事、趣味傳說、專家評析,逐漸對每件謎案背后的線索抽絲剝繭,并配以精致且豐富的插圖,是了解中國古代陶瓷歷史的較好科普書。
《寶藏之謎/考古發(fā)現(xiàn)之旅》以科學的視角審視人類的文明進程,以發(fā)現(xiàn)的態(tài)度去追尋事實的真相,帶給讀者一次科學揭密、科學解謎的旅程。幾千年前的古顱上竟有疑似手術留下的圓孔?絲綢之路上的小村居民緣何長了羅馬人的臉?世界上一張紙幣是哪國的發(fā)明……這些埋藏了千年的秘密,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本書為藝術生活類圖書。為了讓更多人欣賞到紫砂壺的藝術臻妙,藝術家大羊(朱忠民)積二十多年精心設計和書畫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此書遴選六十余款進行精細拓印,將紫砂壺藝術轉換成拓印藝術,并請詩人韋泱配文,妙趣橫生,給人提供一種清逸雅趣的賞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