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的春天》以長篇紀實報告文學的形式講述了湖南籍大學生范尉歷經三年幫助新疆塔城殘疾女孩實現(xiàn)站起來夢想的凄美故事。這部近15萬字的報告文學講述的是來自湖南的大學生范尉,傾其所有,全力救助塔城市博孜達克農場三園子村殘疾女孩王凱雪的動人事跡。
城鎮(zhèn)化步伐的加快和經濟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家庭把孩子送到鎮(zhèn)上、縣城、省城甚至國外接受教育……為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陪讀”這個詞便應運而生,新的“孟母三遷”日益眾多,以至于成為一種趨勢、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陪讀的父母也逐漸成為“陪讀一族”,形成了一群掙扎在生活ZUI底層的艱難群體。由此也衍生出了各種社會問題。作者
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真實故事。在紐約世貿中心附近,有一個美籍華裔家庭,隨著1977年4月小兒子康培的出生,這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便每天都要和死亡打交道。康培是“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此癥在醫(yī)學史上沒有一例活過兩周歲。但是康培至今還活著,他不斷地寫科幻故事,還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熱情輔導和援助很多感覺自己活得很痛苦的朋友。
本書是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劉瑞江先生的新聞作品集,內容包括經濟發(fā)展、政治文明、文化建設、社會管理、生態(tài)文明等方方面面,體裁涵蓋了消息、特寫、通訊、連續(xù)報道、報告文學以及廣播新聞、專題稿件和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等。這些新聞稿件均是從作者發(fā)表過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既是重慶市某個階段發(fā)展的真實紀錄,也是作者
《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活著記事》2015年最火的情感紀實,天涯論壇點擊率過千萬,人們記住了一個名字——吳夢。她身患絕癥,又被愛人拋棄,卻像浴火鳳凰,在絕境中重生。她仍舊堅持工作,繼續(xù)深造,成為一名在業(yè)界小有名氣的珠寶鑒定師……她要讓拋棄自己
《用生命記錄生命》一個北方女人,在南國文化舞臺上,以多種角色演出了威武雄壯的事業(yè)大戲。她將生命托付給藝術事業(yè)和民族文化事業(yè),用自己的才藝和愛心,為傳播彝族文化盡心竭力。她用執(zhí)著的追求實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更為少數(shù)民族同胞送去歡樂和幸福。這是一個生動豐滿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形象。
1.爆炸的威力事實上盡管國務院有關天津港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已經公布,但到底這次爆炸的威力有多大,仍然像謎一樣。我在網上搜索到一位看起來絕非是“外行”的網友如此分析道:從波形記錄結果看,第一次爆炸發(fā)生在8月12日23時34分6秒,近震震級ML約2.3級,相當于3噸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后,近震震級ML約2.9級,相當于
《一個“50后”心中的北京》以作者的親歷親聞和所思所感,應和著北京變遷的腳步,以個性化語言分別道來,內容互相聯(lián)系又各成專題,有小胡同、大雜院、十里長街、十大建筑所構成的城市形象;有憑票證過日子、衣著迭次演進、倆轱轆進化成四個轱轆和都市新景觀所透示出的市民生活;有從小學開啟求學之路、詩歌影視不斷發(fā)展所顯現(xiàn)的社會文明。作者
《從上海到洛杉磯》分散文和紀實上下兩部分。前半部絕大多數(shù)是近兩年間寫成的幾十篇散文,其中《秋天,飛往洛杉磯的航班》,傾訴了我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和人民的大愛;而《感恩成都》則是重游草堂回顧此生而發(fā)出的由衷感慨:怕應羞見,哪怕是杜甫的雕像。
風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