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新儒學略論
汪文頂、李樹峰主編的《推進朱子學與閩學的深入研究(朱子閩學與亞洲文化論壇文集)》圍繞推進朱子學與閩學的深入研究的主題,就朱子理學、經(jīng)學和文藝學研究朱子學派及其傳播和影響研究朱子學與亞洲文化的關系研究和朱子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等進行深入研究,對提升朱子閩學在海峽兩岸和亞洲的深遠影響、促進朱子文化品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該書在詳盡梳理朱熹一生易學思想之演變的基礎上,對其早年、中年、晚年之易學,選擇十余個點位做散點式微觀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括朱熹早年治《易》中舉王弼、程頤條例義理之學與朱熹易學之關系邵雍先天之學與朱熹易學之關系劉牧圖書之學與朱熹易學之關系太極本體論與占學方法之統(tǒng)一《周易本義》成書過程考辨朱熹晚年易學思想之特征等,寫作方式以梳
朱熹師友門人往還書札匯編(全六冊)
《圣境:宋明理學的當代意義》這本著作是由維思里安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安靖如著作,吳萬偉翻譯的中國哲學類書籍。是儒家傳統(tǒng)的代表與當代西方德性倫理學的代表進行深層對話的開山之作。在促進中西哲學對話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夏軙饘ρ芯棵赖隆⒌赖滦摒B(yǎng)、幸福等感興趣的主流哲學家的興趣。該書對中國傳統(tǒng)儒學中的“圣”“理”“德”“和”等關
《宋代浙東學派經(jīng)學思想研究》主要內(nèi)容包括:永嘉“儒志、經(jīng)行二子”的經(jīng)學奠基之功、慶歷之際“四明五先生”的義理經(jīng)學、元豐“永嘉九先生”對二程性理經(jīng)學的傳揚、周行已、許景衡與二程學的浙東傳播、劉安節(jié)等人對二程學的傳承、發(fā)展、兩宋之際浙東永嘉經(jīng)學的傳承與思想轉向、高閌與二程之學在浙東地區(qū)的傳揚、鄭伯熊的經(jīng)學詮釋與永嘉學的思想
《朱子學年鑒》(2016)在積極挖掘傳統(tǒng)朱子學智慧的同時,直面全球朱子學研究,為朱子學和中國哲學愛好者展示*和*全面的朱子學研究圖景。 《朱子學年鑒》(2016)主要內(nèi)容包含九大主題:特稿(主要約請朱子學專家撰稿),朱子學研究新視野,2016年全球朱子學研究述評,朱子學書評,朱子學研究論著(包括學術專著、學術論文),朱
本書主要通過對呂祖謙文獻學撰述的仔細梳理、文本細讀,以《呂氏家塾讀詩記》和《大事記》為中心,歸納義例,申明宗旨,對其文獻學成就進行分析評價,歸納提煉其文獻學思想,并揭明其在文獻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同時特別注意考察呂祖謙文獻之學與宋代學術文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充分展現(xiàn)呂祖謙文獻學的豐富成果、突出成就,以及在宋代學術史上的獨
本書收錄2015年10月在武夷學院舉辦的朱子文化和宋明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40多篇,內(nèi)容包括宋明理學核心范疇新解、宋明理學與佛學思想、元明學者對朱子學說的闡發(fā)、書院發(fā)展與朱子教育思想新論、朱熹事跡和儒家經(jīng)典考釋等,對朱子文化與宋明理學展開多角度、多領域的研究,大大拓展和進一步深化福建朱子學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學術界關于關學的研究主要是深化了對以張載為研究對象的關學學者思想的探討,對一些重要的學術概念、理論問題的辨析仍存在諸多歧解。本書采取史論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對關學與關學史概念、關學各學派及其關學學者與朱子學、陽明學的關系等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揭示,期以正本清源,還原歷史實況;另一方面采取個案研究的方式,既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