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為福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道’與‘勢’及其科學體系研究”(項目號為2013R0016)的成果結項,其作者李德建為福建省老子研究會會長,從事老子思想與道文化研究20多年,立志弘揚老子大道思想。本書稿對老子的道體混成論、空間觀、時間觀、物質形態(tài)觀、藝術觀、運動觀、系統(tǒng)觀、組織觀、玄鑒觀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
本書是一本周易普及讀物。內容為:第一章“易”,第二章“周易”,第三章太極、爻、八卦、六十四卦,第四章數(shù)、象、辭、占,第五章《周易》太極觀和正中法,第六章《易傳》系辭,第七章《易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第八章《周易》傳承。在書中,作者概括介紹了《周易》的思想、概念、原理、規(guī)則和發(fā)展歷程。
本書作者針對“和諧”的時代主題,由《同人》《睽》兩卦,闡發(fā)《周易》所揭示的人際和諧之理想和原則;進而由具體的夫婦、父子、朋友、上下之關系人手,闡發(fā)《周易》中的和諧智慧。
“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出新的活力?《論語》是中國儒家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千五
作者首先闡明《周易》經傳的文學性,認為《周易》本身就是一部優(yōu)秀的先秦文學作品;進而從文學創(chuàng)作出發(fā),梳理歷代文學作品中對《周易》的廣泛引用;又從文學批評出發(fā),分析了《周易》哲學對中國文學理論的深刻影響。在當代文學部分,作者用了較多篇幅介紹金庸武俠小說與《易》的關系,對金庸所用到的武功名稱、招式名稱、武術思想等進行了較為細
讀史釋易,向來是一個講易的傳統(tǒng)命題。作者一方面由易觀史,梳理《周易》經傳中的歷史故事與社會史資料,分析《周易》哲學對中國史學的影響;一方面由史觀易,梳理史書中的易學資料與易學家,并舉例探討了歷代史學大家的史學與易學思想。易學與史學,自古至今聯(lián)系密切:在古代突出表現(xiàn)為“以史治易”,古人常常用歷史故事來注解《周易》;在近現(xiàn)
全書通篇行文風格簡要精煉,講究論說技巧,觀點鮮明,講理步步遞進,讓人由簡入繁,體味到書中的哲理精華;條條分明,清晰了然,使人能多角度去直觀地理解書中所蘊含的道理。對《鬼谷子》的研究,可以清晰的了解先秦時期的百家思想,從而對各家學派能有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的掌握,清晰的了解春秋戰(zhàn)國文化石。
本書以若干問題意識為基本線索,系統(tǒng)疏解馬一浮、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共四位現(xiàn)代新儒家的易學思想,揭示出現(xiàn)代新儒家通過闡發(fā)“寂感”、“感通”、“觀象”、“三易”、“知能”、“翕辟”、“體用”、“陰陽”、“生生”等《周易》哲學與易學思想的論題,塑造出現(xiàn)代新儒學的思想特色。現(xiàn)代新儒家的易學思想在易學史上具有獨特的位置和意義。
《墨子公開課》是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由《光明日報》社國學版策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作為教學單位,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承辦的國學系列公開課之一。本書是在墨子公開課課堂錄音稿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演講體書稿。各講專家均為墨子研究的著名教授。本書基本上按照墨子公開課講課順序,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