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校點以臺灣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吳文正集》為底本,以明初刻本、明成化本、清乾隆刻本為校本,并參!对念悺、《宋元學案》、《元詩選》等典籍的相關部分。底本所缺的《道學基統(tǒng)》和外集,自校本整體移録,置于末。底本、校本選擇精當,版本源流清晰,收錄文章齊全,校記書寫規(guī)范嚴謹,點校質量尚好。這也是國內首次全面整理出版吳澄文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大學》的講記。書名中說的原本大學,指的是《大學》的古本《小戴禮記?大學》。作者以淵博的學識,綜羅大量的文史典故,對《大學》中的微言大義做了揭示,給人以人生的啟悟。
《孔子的故事》是李長之先生的經典代表作,是他送給青少年讀者的珍貴禮物。作者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串聯(lián)起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有十五志于學的少年意氣,有問禮老聃的虛心向學,有夾谷會齊時牛刀小試的喜悅,有遭人排擠出走魯國的無奈,有周游列國如喪家犬的艱辛,有命懸一線卻不改從容的氣魄,有至死不渝追尋理想的執(zhí)著…&h
《周易》和《論語》是中國文化經典中的經典,堪稱中國人的《SHENGJING》,其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的核心密碼。本書嘗試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第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地以《易》解《語》的學術性著作。本書以《易》解《語》,也可以說是以《論語》對質于《周易》。這樣既可呈現(xiàn)《周易》的儒家特征,也可見證儒家思想的源頭性與突
本書記錄了孔子及弟子的思想與言行,很多內容關涉重大的歷史文化事件,比如孔子周游列國、問禮老子、與國君對答以及有關禮樂制度、歷史自然等的論述。《孔子家語》在歷史上長期被質疑為偽書,但20世紀以來的出土文獻證明:該書雖有后人整理、重組的痕跡,但并非偽書。在研究孔子弟子、孔氏家學等方面,該書有比《史記》更明顯的優(yōu)勢;在
相傳為孔子所作的《系辭傳》上下篇(又稱《系辭》上下傳),是《易經》的通論,內容包括《易經》的義蘊、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系辭傳》的講記。其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述。語句平易而哲理深刻。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后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老子》的內涵作了充分的闡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淺出,明白通暢的特點。在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深奧的古籍通俗化,專門的學術大眾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書末還附有歷代《老子》研究書目。
本書是關于《孟子》的講記。作者采用經史合參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為經,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背景、人物活動為史,并配合其他種種歷史故事和社會現(xiàn)象,對孟子立身處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響,做了透徹的講述。使讀者能在談笑風生的氣氛中,輕松而又深刻地領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習,增長文史知識,獲取人生智慧。書末附有歷代《孟子》研究書目。
南懷瑾先生撰成的《論語別裁》,是一本關于《論語》的講演錄。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lián)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fā)。尤為新穎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這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別具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