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馮至長女馮姚平所著,基本以時間為主要敘述線索,從馮至的童年生活、留學德國、執(zhí)教西南聯(lián)大及北大、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直至逝世等歷程,較為完整地記述了馮至一生。書中對馮至不同時期的社會活動、文學創(chuàng)作、所獲榮譽等都作了詳細的介紹,對馮至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生活感悟多有著墨,是一部完整的關于馮至的傳記。書中配有大量馮至及其家人、朋
隋文靜8歲開始學習滑冰,12歲被地方隊選中專業(yè)學習雙人滑,18歲來到北京進入國家隊訓練。從哈爾濱到北京,從北京到赫爾辛基、埼玉、都靈……她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她的每一份榮譽都承載著堅持與努力。本書講述隋文靜27年的人生故事。首次公開的北京冬奧倒計時備戰(zhàn)日記,從出生到站在大眾視線前的成長故事,從新人運動員到雙人滑全滿貫得
2020年以來,中共上海市楊浦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等五單位開展“僑智先行,活力楊浦”系列報道活動,對眾多落戶楊浦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新僑海歸人士開展走訪報道和征稿,在此基礎上精選文章56篇,匯編成書。56位新僑海歸的“雙創(chuàng)”故事,客觀記錄了他們對“工業(yè)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chuàng)新楊浦”這一歷史轉型的主動融入、積極參與和無私奉獻,生動彰顯
武則天,名武媚娘、武曌,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她是中國歷史正統(tǒng)王朝中唯一一個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滿洲鑲藍旗(后抬入滿洲鑲黃旗),葉赫那拉氏,名杏貞,但也有說其是漢人的說法。咸豐皇帝死后,她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是自1861年至1908年間清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
孝莊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極之妃,順治皇帝之母,姓博爾濟吉特,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死后謚號為孝莊文皇后,葬于昭西陵,史多稱其為“孝莊皇后”。孝莊皇后本是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即1613年3月28日,逝世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1688年1月27日,享年75歲。孝莊皇
本書是佛山地區(qū)粵劇人的傳記集。收錄了佛山市(包括禪城、南海、順德、高明和三水)的粵劇名人約200人。他們是小生、花旦、武生、丑生、樂師、舞美、編劇等等,各自在粵劇舞臺上貢獻良多,共同促使粵劇走向輝煌,風靡世界。佛山是粵劇的發(fā)源地之一,粵劇在這片土地上瓊花盛放,在唱念做打中人才輩出。正是前輩的不懈努力,后浪的改革創(chuàng)新,南
2011年—2021年,北京師范大學中社院智庫建設、學科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等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十年來,魏禮群院長甘愿奉獻、辛勤耕耘,為北京師范大學“雙一流”建設,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擬以第一人稱敘述魏院長在退休后回報母校的工作經歷,回顧和總結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智庫和社會學科建設的歷程與
陶行知師德教育,以真實史料、照片和經典事例為基礎,展示陶行知先生在曉莊奮斗、教育和生活的情況,展現(xiàn)陶行知先生為中國教育事業(yè)奮斗,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yè)無私奉獻的經歷。尤其是他追求真理做真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改造社會的精神”的思想,幫助廣大教師正確認識為人、為事成功的源泉,在于“愛滿
本書收集了2016級至2018級三屆繼續(xù)在國內從事學術研究的部分匡院學子信息,收錄了多位同學的優(yōu)秀事跡,記錄了他們的本科學習成果、保研過程、在匡院的學習感悟以及匡院教育所起到的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書中,三屆院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2016級院友代表分享了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感悟,2017級和2018級院友代表分享了在校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