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四書之一,為儒家尊為亞圣的孟子及其弟子所作。書中記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今字、通假字以右下角黑框標出,人名、朝代名等專有名詞以拼音字體加粗,大字排版。
《守禮齊家:儒學與婚喪習俗》主要內容包括“三書”“六禮”婚俗禮儀形式,當代婚姻嫁娶習俗中的生兒育女觀念,“從一而終”觀念與對美滿幸;橐龅钠诖,家庭倫理中的孝道要求,“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與靈魂不死的信念,“三年之喪”是為“心安”,衷情、敬意之禮儀形式。
本書以王弼《道德經》作為底本,盡量尊重原文考據譯注并適度比較不同版本的同時,運用邏輯回溯老子所處的農耕時代可能的意境和語境,用比較通俗的語言進行評介和譯注,其中也有按照邏輯推理的猜想,使讀者多一個角度鑒析《道德經》。如果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把《道德經》從“玄之又玄”的“玄壇”請回到實用的經世哲學的經典位置,尤其是從治國理政
《中國儒學(第十三輯)》由中華孔子學會主辦,承什剎海書院協(xié)助,立足于學會,面向海內外,廣泛聯合儒學研究者,對源遠流長、博大精神的儒學傳統(tǒng)展開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不斷激活其內在的精神和獨特的價值,俾之在人類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兩千余年前禮崩樂壞,百家爭鳴,儒、道作為其中佼佼,其思想對立而又互補。繹儒豈可無道,《論語新繹》之后,吳宏一先生又撰《老子新繹》,以饗有志研讀《老子》的讀者!独献印酚置兜赖陆洝罚兰医浀渲,今《老子》全書共五千余言,故而又稱《老子五千文》。傳本既多,不免脫訛,不利研讀!独献有吕[》?备鞅井愅¢L舍短,譯文力求
《論語》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兩千多年來,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從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獲得立身行道、做人處事的有益方法。本書《論語新繹》對《論語》進行了別具新意的解讀,既有傳統(tǒng)的考據式注釋和直接明了的譯文,又有創(chuàng)新的融合式解讀——把對字、詞、句的解釋融入對通篇的把握和分析之中,使讀者對原文的理解不會因不明句義而割裂
《論語簡釋》研究歷來很受重視,著作有兩千多種。相應而來的是,對《論語》許多語句的解釋歧義太多。石鋟著的《論語簡釋》的特色是回歸本原,回到孔子時代的語言、回到孔子本人的生活、回到早的注家解釋來理解和解讀《論語》,盡量還《論語》以本來面貌。
本書主要分為:大學輯釋、中庸輯釋、論語輯釋、孟子輯釋四個部分。具體內容包括:讀大學法、大學朱子序、輯釋、中庸朱子序等。
《中外名人傳記》傳遞榜樣的力量,挖掘中外杰出人物成長的典型事件和重要節(jié)點,展示他們砥礪心智、樂觀向上、困而彌堅、不斷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的大情懷、大智慧,是滋養(yǎng)身心、汲取智慧、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優(yōu)秀讀本!度f世師表:孔子》是其中一冊,講述了孔子的故事。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度宀亍肥侨鍖W文獻的大型叢書,是儒學文化及其歷史的集中反映。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盡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本冊隸屬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