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眼于林風眠對整個中國藝術的貢獻,對近現(xiàn)代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和走勢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引領者之地位,以及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精神等幾個方面。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以圖文混排的形式,力求全方位呈現(xiàn)其各個創(chuàng)作時期的思考方向和繪畫特點,具體包括自序、回憶與懷念、東西藝術之前途、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論、印象派的繪畫、藝術家應
本書是一本中西方美術名作欣賞及教育類圖書,力求向讀者普及美術知識,使讀者了解美術史,提高審美素養(yǎng)。全書共分兩個部分:中國美術名作篇和西方美術名作篇。以時間為線索,梳理了中國從魏晉到現(xiàn)代,西方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十九世紀的名作,共三百多幅作品。每幅均配有詳細的講解,解讀該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信息、作品特點等,一目了然,為讀者
本書內容包括古畫鑒賞兩原則——用古人的眼光看畫,用古人的心性感覺畫意、蘊含在古畫中的先人拳拳之心——基于大自然陰陽五行學說的宇宙觀、人生觀、從古畫看朝鮮王朝的歷史和文化——美好真誠的朝鮮之心等。
《歐美觀畫記》是劉九洲先生的書畫理論新作。作為《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副主編、浙江大學客座副研究員,他訪問了歐美一十余家博物館,其中包括一些大學博物館,為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進行前后歷時十年的全面調查、研究歐美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書畫進行的工作。期間,他根據(jù)工作筆記和目識心記,完成了一系列鑒賞性的文章,
《動物與人:從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藝術中的關系》 從日益復雜的人類社會,回歸單純。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反思之作,聚焦西方藝術研究中鮮少關注的動物議題,揭示動物帶給人類何種啟示。解讀西方藝術作品中的動物與人的關系,揭示背后的藝術傳統(tǒng)與社會因素。無論是和諧相處、崇拜和恐懼,還是狩獵和殺戮時的殘忍......
《諸樂三文獻集/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選取了諸樂三教授較為重要的論文、文章,具有代表性的繪畫創(chuàng)作,以及同時代藝術家、藝術批評家等對他及其作品的評價,匯編成文獻集,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了諸樂三教授一生的藝術成就。諸樂三(1902年2月14日-1984年1月29日),原名文萱,字樂三,號希齋,別署南嶼山人,浙江安吉鶴溪村人
本書從“東方繪畫”的概念、地位和特征入手,對代表東方繪畫的三大畫體——中國的文人畫、日本的浮世繪和印度的細密畫,在表現(xiàn)主題、創(chuàng)作手法與傳統(tǒng)、歷史發(fā)展均作出概要而精煉的介紹,重點闡述了三大畫體的審美特征與美學傳統(tǒng),比較了三大畫體的異與同,得出中國繪畫最能代表東方繪畫審美特性這一結論。
關于倫勃朗的藝術史讀物。作為文藝復興后期卓越的代表人物,倫勃朗(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1669)不僅吸引了同時代的藝術家,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秱惒逝c意大利文藝復興》一書對倫勃朗的作品和藝術道路進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解讀,呈現(xiàn)了倫勃朗明暗法之下更豐富的情緒。通過分析倫勃朗有名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SingerSagent,18561925),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國畫家,杰出的肖像畫和水彩畫大師。他的肖像作品高雅華麗,受到世界各國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的贊譽。薩金特的繪畫方式被普遍運用在寫實繪畫領域,本書就是解析他創(chuàng)作繪畫方式的研究讀本。本書對ALLAPRIMA(一
本書內容原作為《漢魏六朝畫論十講》和《六朝畫論箋注》分別出版,在形式與內容上造成了諸多遺憾。今得以合璧出版,使得體例更加完整,脈絡更加清晰,彌補了此前的遺憾。韋賓教授從文獻的角度對漢魏六朝的畫史、畫論作了梳理,并充分重視傳統(tǒng)注疏方法在學術上的價值,對現(xiàn)存這一時期的畫學文獻進行了迄今為止很完整的整理,也糾正以往校注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