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來源于中國國家品種資源保藏庫的和自行收集到的391份大豆資源SSR位點數據進行分析,全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概述,簡述本書涉及的主要實驗方法和實驗流程;二是品種間遺傳距離,主要分析品種間遺傳距離,給出品種間遺傳距離表;三是群體結構分析,給出群體結構分布圖,對群體結構進行初分析。
本書對來源于中國國家品種資源保藏庫161份大豆資源SSR位點數據進行分析,全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一是概述,簡述本書涉及的主要實驗方法和實驗流程,同時給出材料的地域來源。二是品種間遺傳距離,主要分析品種間遺傳距離,給出品種間遺傳距離表。三是群體結構分析,給出群體結構分布圖,對群體結構進行初分析。四是給出161份大豆資源表
土壤外業(yè)調查與采樣是土壤普查的首要工作。本書介紹了河北省土壤形成因素與主要成土過程、中國土壤發(fā)生分類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分類、河北省主要土壤類型與分布,詳述了土壤外業(yè)調查采樣的準備工作、成土環(huán)境與土壤利用調查內容、表層和剖面土壤調查采樣及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圖校核方法。
本書用一整章篇幅專門描述和評估世界各地約50個已被認定或有待認定的GIAHS實例,其中包括中國的稻魚共生農業(yè)系統(tǒng),亞洲的山地梯田系統(tǒng),拉丁美洲的咖啡農林復合系統(tǒng),伊朗和印度的灌溉系統(tǒng)和土地與水資源管理系統(tǒng),東非的畜牧系統(tǒng)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的農林牧復合系統(tǒng)。在最后,作者們提出了政策與技術方面的解決方案。
楊樹在我國分布很廣,從西北部的新疆到東部沿海,從北方的黑龍江、內蒙古到長江流域都有分布。楊樹爛皮病也被稱為腐爛病、臭皮病,目前已成為楊樹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造成楊樹干腐和枯枝。作者及其帶來的團隊和基層的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利用10余年的時間,在國家級推廣項目的背景下,深入東北、西北、華北地區(qū)廣大的楊樹種植區(qū)域,梳理楊樹爛
農藥在挽回病蟲害導致的農作物產量損失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農藥施用引發(fā)的一系列負外部性已經成為消費者、政府及學術界等相關部門及人員長期關注的生產與學術問題。探索現階段農業(yè)生產過程中農戶的農藥施用行為及決定因素,并據此提出農藥施用減施增效的政策建議,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消費者健康、促進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等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
本書主要闡明了施用石灰改良稻田酸化土壤的效果,明確了施用石灰對水稻產量、土壤肥力、溫室氣體排放、氨揮發(fā)、生物固氮等重要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效應,系統(tǒng)闡述了施用石灰對酸性稻田碳、氮、磷、鉀等養(yǎng)分以及重金屬鎘循環(huán)過程的影響,為稻田酸化土壤改良、水稻優(yōu)質豐產和土壤培肥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本書主要介紹了國家種質資源庫中用于新品種保護的192份大豆品種的SSR標記基因位點分型結果,以及實驗相關的引物信息、熒光引物組合信息、所使用的主要儀器設備和主要實驗方法等。
本書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簡述本書所涉及的207份大豆資源的介紹和所使用的實驗信息方法簡介,這207份大豆資源一部分為國家種質資源庫中的材料,一部分是因實驗需要自行收集的各地特色資源,目的是更多的去發(fā)現新的特異基因位點,便于未來基因挖掘利用。第二部分:36對SSR引物對207份大豆資源的原始實驗結果及標記位點
本書內容包括:2022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控植保貢獻率評價報告、2022年全國小麥病蟲害防控植保貢獻率評價報告、2022年全國水稻病蟲害防控植保貢獻率評價報告、2022年全國玉米病蟲害防控植保貢獻率評價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