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系《共和國青海記憶叢書》之一。2016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尕布龍“時代楷模”光榮稱號。蒙古族干部尕布龍在省級領導崗位任職22年,分管農(nóng)牧,為發(fā)展高寒地區(qū)畜牧經(jīng)濟、改良牛羊品種,為青海的綠色生態(tài)經(jīng)濟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三十年如一日把基層貧困農(nóng)牧民請進家門,免費提供食宿。不單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更是為了通過這
西安易俗社,中國百年劇社,有名的秦腔科班,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并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以往以易俗社為題材的作品,多側重于成立發(fā)展經(jīng)過、取得成就、主要人物介紹等,資料性強,內容繁雜,給人以素材堆積之感,讀來不免枯燥,對于非戲曲行業(yè)的普通讀者來說,吸引力欠缺。應該為更廣大的讀者群寫一書,讓他們了解在中國西安,有
本書稿展示了貴州省普安縣2016年來的各類新聞稿,從脫貧攻堅、生態(tài)文明、惠民答卷等方面,全面解讀了2016年至2019年普安縣脫貧摘帽新進展、新成效和新經(jīng)驗。內容包括:一紅一白強主業(yè);萬眾一心斬窮根等。
《映山紅,又映山紅》是反映贛南脫貧攻堅成果的報告文學作品,由作家王松撰寫。本書以贛南部分縣區(qū)的具體扶貧情況為主,內容涉及扶貧思路、扶貧工作模式、貧困戶致貧原因、貧困戶脫貧辦法等,同時講述扶貧工作中的先進事跡、先進人物,展現(xiàn)幫扶干部與貧困戶的濃濃真情。2020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攻堅系列報告文學的出版是對國家扶
呂梁文學季由賈樟柯藝術中心發(fā)起創(chuàng)辦,由詩人歐陽江河擔任文學總監(jiān),是匯集眾多作家、出版人及文學愛好者的盛大文學活動,每年舉辦一屆。呂梁文學季圍繞特定主題,于村莊中舉行包括大家演講、學術對話、校園日、寫作工作坊、朗讀會及電影交流放映、藝術展覽、圖書市集在內的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首屆呂梁文學季于2019年5月9日至5月16日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各高校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引導教師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事業(yè)中守初心、擔使命。光明日報刊載了31所高校進行主題教育活動的報道,本書將這些內
提到油田,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大慶油田,然而事實卻是,在新中國石油行業(yè)多年你追我趕的激烈競爭中,崛起于鄂爾多斯大盆地的長慶油田,如今已經(jīng)連續(xù)七年產(chǎn)量穩(wěn)定在5000萬噸以上,成為中國第一大油氣田。2020年是長慶油田建廠50周年,為此,長慶油田宣傳部邀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詩人、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甘肅文學院院長高凱深入長
本書分為國家的孩子、天使與英雄、茫茫人海里、閃亮的名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五章,收錄了《整座城市的孩子》《“小病友”的鞠躬禮》《車窗上的蠟筆畫》等文章。
本書是上海著名畫家蔡兵先生的傳記,以他的傳奇人生為經(jīng)線,他的幾十幅獲獎作品為緯線,鉤織起一幅跌宕起伏的人生畫卷。蔡兵先生1943年生于上海,從小熱愛美術,在歷經(jīng)戰(zhàn)火、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解放后的上海,他當工人、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騎絕塵的畫家生涯……他是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研究員,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中央文體委員會委員,中國農(nóng)工民
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本書以“師者喻德”為名,以系列訪談的形式聚焦講臺上的一道道身影,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的老師為主角,通過與他們的對話,揭示學院幾十年來的宏觀走向,梳理老師們在教書育人或科研探索上的觀念嬗變。通過訪談,也展示老師們對學生的殷切期望,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敬佩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