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J.洛克唯物主義的感覺論出發(fā),以人的肉體感受性為基石,建立了以自愛,即個人利益為核心的功利主義倫理學。本書認為保存自己的生命、追求個人財富、謀取個人福利的這種趨樂避苦的“自愛”感情,是人所共有的,它推動著社會生活前進。愛爾維修強調一切人和一切民族的智力天然平等,沒有天賦的道德觀念。他認為教育萬能,教育可以改變世界
本書收集了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關于哲學、宗教、歷史、科學、教育、心理學、邏輯學、語義學、語言學、倫理學、美學、藝術等問題的評論。
這是一部哲學學術作品,是一部時間跨度較大、涉及領域較為廣泛的論文集,收集了他在先后長達30余年時間里寫就的一些論文。這部作品的論述重點橫跨宗教、道德與政治三大領域,內在貫穿著歐克肖特思想的發(fā)展脈絡,歐克肖特對宗教問題提出了自己相當獨到的見解,認為宗教和世俗的區(qū)分在本質上是兩套不同的價值體系,而不是在時間前后或精神物質方
本書是叔本華24年來對自己的唯意志主義哲學和悲觀主義人生觀的繼續(xù)思考和補充。
本書是哈貝馬斯學術論文集,圍繞美國911事件以及隨后的美國入侵伊拉克闡述了歐洲一體化的問題,特別提到了聯(lián)合國的改革和未來。他指出,分裂西方的并不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危險,而是現(xiàn)今美國政府的政策。該政策忽略了國際法,對聯(lián)合國棄之不顧。這條裂痕已經貫穿了歐洲,也貫穿了美國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這種差異,他以此為契機研究國際
這是一本有趣又深刻的哲學漫畫。獻給偶爾也想特立獨行的現(xiàn)代人。全書以1600年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為開端,用188頁的全彩漫畫,帶我們游歷了1640年的萊頓,1646年的巴黎,1650年的劍橋,1670年的海牙,1686年的漢諾威和1689年的倫敦……在書中,伽利略、笛卡爾、斯賓諾莎、洛克、萊布尼茨、牛頓……等等哲
這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入門讀物。聽上去高深莫測的哲學,是通過一代又一代哲學家不斷地追問和求索展開的。 在這本小書里,你會看到兩千多年來的哲學家們的思想結晶,領略人類文明的智識之光。作者以簡潔曉暢的語言,從公元前7世紀講起,歷數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時期至今的重要哲學家的思想發(fā)展,這其中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哲學
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成功舉辦當代哲學國際會議,共收到會議論文72篇,包括55篇中文論文,17篇外文論文,內容涉及后殖民主義、社會批判、文化研究、解構主義、身體哲學等*新哲學思潮,面對新問題,選擇新視角,運用新方法,開辟了新的哲學思考空間。該會議既是國際哲學界*新成果的展示交流,也是
本書包括一個“引言”和五大部分,以及出自海德格爾手稿的“附錄”。在這部講稿中,海德格爾脫離常見的以笛卡爾為近代哲學開端的哲學史分期,將托馬斯·奎那納入其中,認為托馬斯通過亞里士多德對古典哲學有了可靠理解。在徹底研究了托馬斯之后,講稿論述笛卡爾、斯賓諾莎、
《古典學研究:荷馬的闡釋》收錄了國內古典學研究領域一線學者的八篇文章:陳斯一、肖劍、張文濤、賀方嬰幾位老師的文章專論荷馬史詩,涉及荷馬史詩的創(chuàng)作方式、阿基里斯盾牌上的微觀世界與史詩敘述的宏觀世界之對照、荷馬時代的神義論和正義論、王者的自我歷練與德性培養(yǎng)等主題;劉小楓老師通過解讀阿里斯托芬《鳥》劇與普羅米修斯形象,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