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振興耀北疆》系列叢書是由12分冊組成!栋倜浾哐劾锏陌俅灏僮儭肥潜緟矔囊环謨,由赤峰市鄉(xiāng)村振興局聯(lián)合赤峰日報社,組織百名記者深入走訪赤峰市12個旗縣區(qū)的100個嘎查村編寫而成。本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從每個村各自的特點入手,用鏡頭和筆觸生動記錄時代背景下的赤峰鄉(xiāng)村巨變和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深刻反映了赤峰地區(qū)脫
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肩負著屯墾戍邊的國家使命,在亙古荒原創(chuàng)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該書通過采訪參與兵團建設的眾多普通人物,以紀實文學的寫作方式,記錄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感經歷。書稿以普通的人、日常的事、凝聚的親情友情為素材,呈現(xiàn)兵團建設的豐富細節(jié),有生活中令人捧腹大笑的趣聞,有工作中解疑釋難的苦楚與快樂;有道
本書由盤錦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盤錦市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趙書哲主編,共收入報告文學作品100篇,作者全部由盤錦市重要作家,尤其是在散文和報告文學寫作上成就較高的本地作家創(chuàng)作完成。本書約30萬字,主要撰寫了100位盤錦市建市以來各級道德模范代表人物,每篇文章約3000字,主要內容包括他們的生平、主要社會貢獻,尤其把筆墨放在道
《人間明暗》是知名紀錄片導演范儉的紀實文學作品。 多年來,范儉致力于紀錄片的拍攝,從汶川地震后失獨再生育家庭、武漢新冠期間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到詩人余秀華搖搖晃晃的人生……他用無聲的鏡頭凝視生命的兀自流動,對時代巨變下的人性、家庭的故事投入深切的關注。 范儉平視的目光,投向歷史與時代洪流下普
小鎮(zhèn)青年
該書結合影視作品講述了與江蘇有關的革命先烈、戰(zhàn)斗英雄和英模人物的故事,根據江蘇省委黨史工辦、江蘇省檔案館、揚子晚報聯(lián)合舉辦的“紅色豐碑——尋訪影視劇英雄原型全媒體行動”等相關資料匯編而成。該書聚焦于《英雄兒女》《鐵道游擊隊》《沙家浜》《永不消逝的電波》《柳堡的故事》等15部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涉及朱瑞、楊根思、劉金山、
1973年至1979年,饒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顧家庭。不久,家中年長的孩子們也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去江西下鄉(xiāng)。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員,連接他們親情的,是一封封往來兩地的家書。本書收錄了饒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間收到的來自妻子美棠和孩子的71封家書。在通訊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書里,他們互相匯報生活近況,
本書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講述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項目(簡稱“深中通道”)建設從動念到立項、獲得許可批復,到最后建成通車的全過程。深中通道是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核心交通樞紐,也是世界上建設綜合難度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工程之一。為什么深中通道引起較大的關注?“東隧西橋”方案是如何確定的?建設日常是怎樣進行的?建設過程
文集。本書共收錄近30篇李店中學校友、同事或社會有關人士撰寫的關于王自勖校長、李店中學的回憶文章,記述了李店中學從20世紀70年代建校到90年代末期在王自勖校長帶領下師生們艱苦奮斗,使李店中學從一所名不見經傳、默默無聞的鄉(xiāng)村中學發(fā)展成全省農村中學的一面旗幟,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王自勖校長幫助學生成長的點滴,勾勒出王自勖校長
本書融合了新媒體方式,使用手機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即可看到獲獎作品的圖文及音視頻資料。新媒體手冊打開了“展示手冊”的全新視聽模式,其中部分展示手冊作為中國記協(xié)成立80周年和第18個中國記者節(jié)的獻亮相人民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