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隨筆》二十六卷,清代齊學裘撰。齊學裘(1803-1882),字子冶,號玉溪,又號老顛等,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上饒)人。早歲隨侍父親齊彥槐宦游江蘇,因病未能參加科舉,終身未仕。中歲寓居蘇州,遭太平天國戰(zhàn)亂,劫后余生,頗多感慨。晚歲游幕揚州、上海等地,勉力編
本項目為《全宋文》未錄的宋人遺文的古籍整理著作,輯自金石法帖拓本、地方志、文津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xù)修四庫全書》,以及各地新出土的石刻文獻、道藏、族譜等文獻。其中包括整部宋人文集中的文章部分如葛洪的《蟠室老人文集》,《全宋文》已收宋人文集之不同版本中多出的文章如歐陽修文集的南宋后出版本、周敦頤文集的宋刻
姚華(1876-1930),近代著名篆刻家、藏書家。貴州貴陽人,字重光,號茫父,又署蓮花庵主。清光緒進士。精詩文詞曲、碑版古器及考據(jù)音韻之學,世人稱其詩書畫三絶,與陳寅生、張樾丞三人并稱“近代刻銅三大家”,書法緊峭有力,尤善蠅頭小楷,點畫精嚴。本次所收著作均為姚氏代表性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姚華治學各個方面的成就,尤其注
本書收錄了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近年來在經(jīng)濟、國際關系、社會政法等社會科學領域的有關重要論著。其中,既包括作者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在各大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上刊發(fā)的學術文章,還收錄了作者近幾年在重要的國際、國內(nèi)會議上的講話!吨x伏瞻理論與政策研究文集》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謝伏瞻院長的學術見解和學術
該書稿以《全元文》為主要考察對象,總共搜集到105位元人的306篇作品。涉醫(yī)內(nèi)容主要包括病證病狀、醫(yī)術醫(yī)技、醫(yī)文交游、醫(yī)理論述、因病感懷等。本書稿以李修生主編,江蘇古籍出版1999年出版的《全元文》為主要文本來源,包括有元一代散文、駢文、辭賦等在內(nèi)的文學作品中的涉醫(yī)文獻,作者對涉醫(yī)文獻進行集中有序的整理,按該書原列作者
本書總結了華中科技大學在科研工作和人文科學上取得的重大成績。學校始終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塑造科技創(chuàng)新競爭實力核心優(yōu)勢,夯實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華中大力量:在人文科學發(fā)展上,始終堅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訣中國問題,加強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華中科技大學建校70年,在科研領域和
本書整理點校《劉左史集》與《劉給事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以永嘉叢書本為校本,內(nèi)容包括奏議、表、疏狀、啟、墓志、青詞、經(jīng)義、論、策、雜著等。
本書整理點!秳⒆笫芳放c《劉給事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以永嘉叢書本為校本,內(nèi)容包括奏議、表、疏狀、啟、墓志、青詞、經(jīng)義、論、策、雜著等。
胡思敬(1870-1922)字漱唐,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次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胡思敬一生恪守儒家政治倫理,在其政治主張無法實現(xiàn)時,投身傳統(tǒng)文化事業(yè),著書立說,以藏書、著書、刻書為志業(yè)。該選題為影印圖書,所用底本均已去的出版版權。
本書內(nèi)容講述:高攀龍(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從,南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世稱“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東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遺書》12卷等。萬歷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后遇父喪歸家守孝。萬歷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為行人司行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