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文化簡論》,本書的核心部分是西方思想文化傳播依賴的地理、歷史背景,西方思想文化基本精神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價值取向。然后逐步展開西方思想文化傳播的主要歷史時期,重點介紹了西方哲學的基本脈絡。書中涉及神文化的傳播內容。
《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是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生平傳記。與其他相關傳記不同的是,《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較多的設計到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和個性方面,因而不只是維特根斯坦的研究者,普通對哲學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豐富、深入的閱讀體驗。
從古典時代至19世紀末,色諾芬一直是認識蘇格拉底的重要源泉。 《色諾芬與蘇格拉底》是2003年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古典學系發(fā)起并組織召開的首屆色諾芬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集中討論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 《色諾芬與蘇格拉底》明確了如下問題:古典時代更為關注的不是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而是有德性并作為德性倡導者的色諾
本書探討的核心主題為尼采思想的真實面貌。各位作者均為西方尼采研究專家。他們不依陳說,新開局面,把尼采的思想,置于西方古典傳統(tǒng)的整體背景中進行解讀。揭示出了西方傳統(tǒng)的潛脈淵源,據(jù)此淵源,直逼尼采真實核心。
人們通常以為,康德只是個單純的思想家,終其一生都在普魯士偏僻一隅過著離群索居、機械一樣規(guī)律的生活,既沒有故事也沒有歷史!獛於鹘淌诘倪@部傳記則最終打破了這一神話。與以往只著重于康德晚年的傳記不同,本書著重于正在構思《純粹理性批判》的年輕哲學家,再現(xiàn)了一個多面向、真實的康德形象,從而打開了我們了解康德其人及其時代的有趣
《現(xiàn)代歐洲思想史--新評價和新視角》為兩位著名的思想史研究學者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和斯蒂文·L·卡普蘭主編的思想史研究論文集,參與撰稿的都是當時世界一流的思想史家如夏蒂埃、基思、海登·懷特等。他們聚焦于以“語言轉向”為代表的新的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轉型,討論和回答了思想史與社會史、文化史和后現(xiàn)代思想家之間的學術關聯(lián)性,思考如
米勒認為,柏拉圖的《治邦者》并非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一篇真正的戲劇對話。城邦好比洞穴內的生活,蘇格拉底-柏拉圖式的哲人需要思考,如何把握哲學與政治之間的中道,并告誡那些習慣于以數(shù)學思維方式理解復雜政治生活的人。米勒的《柏拉圖<治邦者>中的哲人》是當代《治邦者》研究的里程碑,成功扭轉了歐美學者的研究風潮。米勒
本書立足于相關的歷史文化語境和文本語義分析,借助西方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和二次反思的方法,試圖對《理想國》的詩學思想進行重新探討和定位。柏拉圖的詩學是一種帶有政治工具論色彩的道德理想主義詩學。這種詩學以形而上的二元論為原則,注重善心為本和強身為用的靈肉互動關系,可分為心靈詩學與身體詩學兩個彼此會通的理論維度。基于詩樂藝術教育
現(xiàn)當代西方哲學中由羅素所促發(fā)的"邁農本體論迷津研究"(或"邁農主義研究")實即非存在研究,近乎東方哲學的有無之辯。本書將在盡可能全面深入地考察西方邁農主義研究基礎上,從本體論、認識論、人生哲學和科學哲學等角度對已有的非存在研究作出梳理、分析和評論,并吸收、提煉其中的積極成果,盡可能站在現(xiàn)時代的高度,對有關前沿和焦點問題
全書以古代、中世、近現(xiàn)代為時代框架,提綱挈領式敘述西方兩千多年哲學思潮及其發(fā)展軌跡,并意圖統(tǒng)一科學和宗教的精神,對普及哲學常識的提倡,頗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