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由于社會文化所塑造的人總是與我們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于是產(chǎn)生了主宰我們人生的基本沖突。為了解決這些沖突,我們不但虛構了“理想化意象”自欺欺人,通過“外化”把責任推給他人,還基于不同的性格傾向發(fā)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御策略。但這些策略更像是精致的代償與逃避,不但沒有消除沖突,反而使我們深感恐懼、焦慮和絕望,無法
一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只有當我們愿意承受打擊時,我們才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虛假的冷靜植根于內心的愚鈍,絕不值得羨慕,它只會使我們變得虛弱而不堪一擊。 所有人只要還活著,就有改變自己,甚至徹底改頭換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兒童才具有可塑性。 神經(jīng)癥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這就確切說明了
霍妮比阿德勒、榮格更尖銳地批評了弗洛伊德學說的局限,更強調文化和社會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且更明確地把治療精神病的關鍵歸之于改變社會環(huán)境,因此她的理論比阿德勒、榮格的更進一步。 霍妮是精神分析學說發(fā)展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代表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我們時代的神經(jīng)癥人格》《自我分析》《我們內心的沖突》《神經(jīng)癥與人的
這本《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中,馬斯洛詳細探討了自我實現(xiàn)這個概念。還自述性地解釋了馬斯洛為何開始研究自我實現(xiàn),為讀者展現(xiàn)了大師的思想歷程。除了自我實現(xiàn),書中內容還包含超越、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高峰體驗、需求層次關系等人本主義心理學重要概念和哲學觀點!都~約時報》評論馬斯洛心理學是人類了解自己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而本書亦是
“論弗洛伊德的《創(chuàng)造性作家與白日夢》”是國際精神分析協(xié)會(IPA)《當代弗洛伊德:轉折點與重要議題》系列中的一個重要分冊。本系列由時任國際精神分析協(xié)會主席羅伯特·沃勒斯坦組織發(fā)起,目的在于促進精神分析不同領域間的交流。目前該系列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精神分析專業(yè)的教學輔導書。本書開篇首先呈現(xiàn)弗洛伊德的經(jīng)典論文《創(chuàng)造性作家
本書以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為開端,細致刻畫了各種鳥兒在面對森林危機時的表現(xiàn),并由此引出了DISC行為觀察術,以物喻人,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與身邊人的影子。我們以自身獨特的行為與情緒方式存在于世界上,其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也時而讓我們遭遇沖突、矛盾和挫折。如果我們學習了DISC行為觀察術,我們就能
《心理學的故事:源起與演變》是一次有關人類智慧和自我認知的心靈之旅。作者以輕松有趣的筆墨,從西方智慧的源頭——古希臘哲學出發(fā),為我們講述了心理學如何從一些原始、樸素乃至玄學的觀念,經(jīng)過理性的觀照和經(jīng)驗的反復檢驗,再輔以18世紀以來的科學實驗方法,發(fā)展成當今科學領域里的“顯學”。 閱讀心理學史對于今日的我們尤其必要。在
由科胡特的猶太民族背景出發(fā),到精神分析學發(fā)展對他思想的影響以及西方存在主義思潮的浸染等三個方面構成。第二章科胡特自身心理學的生存論思想:分別解析了其思想中的關于人的關系性與悲劇性問題。第三章科胡特自身心理學的認識論思想:通過展現(xiàn)科胡特對心理學認識論的批判、建立其自己的心理學認識論,以及展現(xiàn)其認識論中的生存論觀點。第四章
行為,是內心的流露與掩飾,是心理學的重要內容,它是人類經(jīng)過長期進化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本能反應,能夠折射出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意圖。在生活中,.每個人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表現(xiàn)著行為,如果我們錯誤地理解行為的含義,就會對交流對象形成錯誤的判斷。人生如同一場博弈,在你來我往的較量中,讀懂身體的行為語言,等于為成功增添決定性的砝碼。《行為心理
《微行為心理學》從身體小動作、個人小習慣等方面入手,選取了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也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微行為,大到感情層面的愛的微動作,小到眉毛、眼睛、嘴巴、脖子等的微行為,以科學的語言和精準的插圖進行剖析,讓你能夠從一閃而過的微行為里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一眼看透微行為背后的秘密,掌握人際交往的主動權。任何人都無法百分百地隱